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章 陌上花開緩緩歸

事實證明,平安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都是需要人全力以赴的大手筆。

趙璨之前開玩笑說這兩件事自己要忙“一陣子”,事實上,這些事他足足忙碌了兩年多,才完成了初步的目標。

現在江南那邊已經颳起了桑基魚塘的風,畢竟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他們不會去考慮整個國家的糧食產量有多少,夠不夠吃。他們所能顧慮的,只有自己的這個小家庭。而毫無疑問,種桑養蠶順便養魚,要比種糧食的收入高太多,讓人怎麼能不眼紅?

況且官府也沒有阻攔,而是大力推廣,大家自然覺得這肯定是好的,於是盲目跟從。

海軍這邊的進展比較令人揪心。因為對外打出的是捕撈珍貴海產品的口號,所以訓練的地方被趙璨光明正大的放在了東南。正所謂燈下黑,齊王雖然也會讓人盯著,但是心理上就不相信這裡真的藏著什麼秘密,所以也不太關注,正方便了趙璨。

但因為是零基礎開始組建,現在的隊伍跟草臺班子也差不多,目前還是在訓練士兵們海上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搭配上對外的那個說辭,他們與其說是“海軍”,不如說是“官方捕魚船隊”。

甚至有不少海軍士兵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他們是從漁民之中招收過來,在這上面經驗豐富,如魚得水,也在捕撈上面投入了巨大的熱情。

除此之外,令趙璨哭笑不得的是,也不知道周圍的漁民們是怎麼得到了訊息,又是怎麼想的,居然慢慢的開始跟在這個“官方捕魚船隊”後面一起出海。一開始只是零星的船隻,後來隊伍規模越來越大,現在周圍方圓數十里的漁船都有過來加入的。

反正對於絕大多數的漁民來說,他們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船上度過的,在哪裡都一樣。

這並不是誇張,事實上,真的有些人生下來就住在船上,在陸地上沒有土地,也沒有房屋,除了下船賣魚之外,基本上不會到陸地上去。他們已經習慣了水上的生活,對於所謂“家鄉”自然沒什麼歸屬感,說走就走。

畢竟對於這些靠海吃飯的人來說,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而有什麼比跟著官船更讓人有安全感的呢?

事實也正是如此,加入了隊伍之後,在風浪來的時候,官船會組織大家結成船隊一起抵抗,小型的風浪幾乎都不會有什麼影響和損失,大大提高了大家在海面上生存的可能,收入也比之前豐厚了。

所以到現在為之,海軍做出最大的貢獻,就是給朝廷上貢了不少海產。所以這兩年來,皇帝的賞賜之中,金銀銅之類的已經很少了,都換成了珍珠珊瑚等特產,重臣們時不時還能吃到海邊送上來的新鮮海貨,海參鮑魚之類。

不過最近趙璨已經讓他們逐漸增加航行的距離,並且試著繪製海圖,不再跟那些民間的打漁船混在一起了。當然,留下幾艘船替漁民們護航倒沒有問題。

這種探索未知領域的工作總是充滿了危險,所以趙璨並不著急。畢竟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若是就這麼折損了,就太過可惜。透過這些工作來一點一點的磨練他們,循序漸進,將來才能得到一支精銳海軍。為此即便是多花費一些時間,也十分值得。

相較而言,反倒是造船那邊的進展比較快,現在已經能夠造出承載數千斤的大船了。雖然對平安來說還不算特別大,但對現在的大楚來說,已經完全足夠用了。

要不是有這樣的船隻,海軍那邊還真的不敢隨隨便便進行遠洋航行。

最後便是推廣優質糧種這件事。得到了皇帝的支援,出於保密的目的,種子已經被改良了這件事,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畢竟秘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而且最後選擇的屯田地點,不出意外正是河北和西北,目前進行的只有軍屯。

這樣考慮有許多原因。

首先文臣和武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體系,彼此之間雖說很多時候還是會有所聯絡,但畢竟不可能太過密切。

而且軍中許多事情本來就在保密範圍之內,再添上這個,對外說是免得被其他國家的人打探了訊息去,完全不會惹來懷疑。

最後就是在西北和河北屯田這種事,以前也做過好幾次。太/祖皇帝還在世的時候,因為河北和西北人煙稀少,還曾經想過要從人口稠密的江南移民過去。只不過後來發現這種做法太過勞民傷財,這才罷休。

即便如此,後來每有災荒之年,朝廷都會召集災民,給大片田地和糧食等補貼,組織這些災民們到邊疆去落地生根。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增加這兩地的人口,從而提高土地的出產,免得拜拜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