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章 黃河決堤

他們外,還有一位道士護送,看模樣同殷六俠彷彿。”

他們教主跟武當交情匪淺,門下自然對武當諸位俠士都有所關注。這書生見過武當七俠的畫像,雖匆匆一瞥,卻也將人認出來了。

張無憚道:“那為首的女尼怕是恆山派定逸師太。”恆山派一幫尼姑武功不行,倒各個都有行俠仗義之心,實在難能可貴。

他卻是沒想到殷梨亭也來了,問清楚他們一行人趕路的方向,待令狐沖溜達一圈回來後將此事一說。

令狐沖喜道:“我剛剛在城牆外側角落中找到了華山派的記號,怕師父他們也趕到了。”記號還是嶄新的,嶽不群等人經過此地還不到兩天。

張無憚道:“受災之地這般廣闊,人手本就不夠,沒必要同他們匯合,咱們另擇路而行吧。”

令狐沖忙道:“這是自然,我瞧記號所指的方向,師父該和恆山派師太們一樣,都朝著封丘去了,那我們轉道而行,避開受災中心如何?”

張無憚攤開地圖,同他合計一陣,選定了新的路線,向西北而行,卻當頭碰到了俞蓮舟、張松溪二人。

張無憚一眼瞧出武當是分批次前來的,他們動身比殷梨亭要晚幾日,忙問道:“宋師哥和無忌會來嗎?”

“這地方亂糟糟的,災民中也未嘗沒有心懷鬼胎之輩,就算是我等還需留神,便讓他們都隨你爹爹晚一陣再動身,我們幾個兩人一隊先來了。”俞蓮舟道。

張無憚奇道:“可早先我門下有人見到六叔一個人護送著恆山派女尼趕赴災地。”不是兩人一隊嗎?別是同殷梨亭搭檔的另一位出事了。

俞蓮舟只是嘆氣,張松溪道:“六師弟自師父大壽後便下山了,數月來一直未歸,怕是去尋董姑娘了,想不到他也來了。”

張無憚於此事頗覺理虧,便不再多言,只陪著嘆氣。

俞蓮舟問過他們行程,道:“這幾日雨量倒是小了許多,再往外走就脫離了災區,不若你們同我二人一道,原路返回吧。”

張無憚拿眼看令狐沖,見他也點頭贊同,欣然道:“好!”

路上俞蓮舟談起賑災之事:“送米送糧這些江湖人士還能搭把手,但真要修補河道,還得看朝廷旨意。”

此次受災面積甚廣,乃十年不遇的大澇,少說也得徵調數萬人。明教上下所有教眾也不過兩萬,還得加上在各地同元軍交戰計程車兵,撐死了能調動的也不過三四千人。

張無憚想起太誠真人的預言,低聲道:“有人同侄兒說,朝廷這次將強徵十五萬壯勞力趕赴此地。”

張松溪冷笑道:“陝西、甘肅兩大行省的駐軍加起來也不過數萬人,糧草儲備有限。若真強徵十五萬,一字排開都能堵住黃河缺口,可這麼多人吃什麼喝什麼?不過是想著分批次前來,頭一撥人餓死了,下一撥人就能補上,儘快將黃河修理好,這就成了韃子皇帝的政績了。”

受災地交通不便,資訊堵塞,張無憚還真不知道朝廷究竟徵了多少人來服徭役,瞧俞蓮舟和張松溪也不知情,可見他們動身時也未聽到風聲。

四人輪番上前探路,半日一輪替,令狐沖一日早早回來,打著拍子唱歌道:“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又道,“這民謠在前面城鎮都傳瘋了,老幼婦孺人人會唱。”

張無憚下意識數了數,這句話有十四個字,可見不是太誠真人預言的同他有關的那八個字。

這民謠用的是陝北信天游的調子,但這句話單摘出來他卻覺得耳熟至極,好似於後世曾經聽到過,沉吟道:“可知民謠傳自何人?”

令狐沖道:“這個雖沒打聽出來,我瞧著這做派,像是白蓮教的人士。”

明教信奉摩尼,一直被朝廷視作邪|教,其教規、教旨、口號聽起來也確實有幾分邪性,但論起以信仰控制民眾,當屬白蓮教了。

張無憚回憶一陣道:“理當差不了了,咱們在封丘東南一帶時倒是常常碰到白蓮教教眾,可往西北行來,便未曾見過。”白蓮教的根據地也在南方,應當是教眾由南向北趕赴封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