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試結束之後,洋工廠一連幾天都處於一種低迷的氛圍中。
底下的工人們很難接受自己工作的廠子輸給一家華國工廠的事實,同時,也為了廠子的前途以及自己的未來而擔憂迷茫。
被聘來的工程師已經離開了,他沒有拿工錢,自然也就不需要履行什麼義務。由於才來沒多久,他對這家工廠,談不上什麼感情。他不看好這家工廠,所以不準備繼續呆下去。反正憑著他的技術,不愁找不到工作。
還有幾個有門路的、對廠主不是那麼忠心的也走了,只留下廠長的心腹以及拿著微薄工資的工人們。
廠長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但是,在他被以“擾亂社會治安”為由拘禁了幾天,狠狠地受了一番教訓之後,就精神萎靡,也沒精力再搞什麼么蛾子了。
洋工廠與顧氏工廠的比試內容廣為人知,再加上洋工廠先前的言論得罪了太多人,近幾天,所有人都在叫囂著讓這家洋工廠滾出華國的地盤。工廠主裝聾作啞了幾日,後來見情況越來越不受控制,連廠子裡的機械裝置都被附近的百姓砸了,這才不甘不願地帶著手下的幾個得力助手灰溜溜的打道回府。
洋工廠倒閉了,顧氏工廠如今卻勢頭正好。
比試結束的第二日,顧氏工廠就收到了大筆的訂單,有訂購鋼材的,有訂購武器成品的,就連水泥廠,也因為掛了顧氏的名,而收到了額外的關注。
先前那些因為流言而取消了訂單的人後悔不迭,趕忙派人重新來與顧氏工廠負責營銷的人進行接洽,想重新啟動合作。
這些在顧氏工廠下過訂單的人對洋工廠沒有多少好感。多年來,洋工廠一直以高價將材料和武器賣給他們,後來,各國嚴禁對南方政府出口武器,在華工廠也變了嘴臉。不僅不再賣武器給他們,連鋼材價格也翻了倍。
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對南方政府下達武器禁令,部分洋工廠仍然在與南方政府做軍火生意。不過,他們只肯向南方政府賣些落後淘汰的武器,且要價是正常價格的三到五倍。即使拿著這些武器,南方政府也不可能對那些軍-火-商的母國造成任何威脅。
這些b市人多是被宰的物件,洋工廠一邊賺著他們的錢,一邊鄙視著他們。這些,他們不是不知道,卻無能為力。
先時他們見顧氏工廠要價只有洋工廠的一半,且連秦老都在工廠那兒下了訂單,便也起了心思,跟風在顧氏工廠下了訂單。後來,簽訂合同的時候,他們見顧氏工廠拿出的樣品效能十分優越,絲毫不遜於洋工廠的產品,說實話,心中也是鬆了口氣的。
若顧氏工廠當真有這個能耐,且要價一直這麼公道的話,他們日後能夠節約一大筆成本不說,還能不必再看洋工廠的臉色。
後來,留言乍起,在有心人的推動之下,一夜之間,所有人都在質疑顧氏工廠產品的質量。因為對顧氏工廠還沒有足夠的信任,所以他們的信任也輕而易舉地被動搖了。
況且,民族工廠所生產的產品不如洋工廠,這個觀念在他們心中根深蒂固。他們覺得,顧氏工廠的產品不可能比洋工廠生產出來的更好,如果更好,只能說明,那些產品不是出自顧氏工廠。所以,他們相信了洋工廠編造的留言,認為顧氏工廠用從美國買來的產品欺騙了秦老。
然而,昨日的比試,顧氏工廠當著眾人的面,粉碎了他們一直以來根深蒂固的概念。他們不僅明白了顧氏工廠在政府、在秦老心中的分量,也看清楚了顧氏工廠真正的實力。他們更加清楚,作為工業圈中的人,與顧氏工廠打好關係,是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
在顧氏工廠還沒有確定其固定合作伙伴的時候,誰能搶先與顧氏工廠建交,誰就能取得先機!
驟然崛起的顧氏工廠就像一陣颶風一般,在b市工業圈引起了一陣巨浪。
作為顧氏工廠的東家,以及此次比試總攬全域性的人,顧舒晗見了報。柏總理、秦老等人發了話,讚揚顧舒晗是“優秀的民族實業家”,報紙上也對顧舒晗評價甚高,稱其為“華國工業的希望”。
還有一個人,出現在了與顧舒晗相同的版面,那便是在顧氏工廠與洋工廠之爭中為洋工廠出力頗多的顧政鴻。不同於顧舒晗如今的眾口交贊,顧政鴻如今可謂聲名狼藉。
他不顧實情,讓名下的報社發表言論攻訐自己的女兒,為洋工廠造勢,讓眾人鄙夷。
b市影響力最大的報紙稱他“不僅沒有敬業之心,也毫無慈父之心,更不是一個合格的華人”,將他釘在了惟利是圖、崇洋媚外的恥辱柱上。一時之間,顧政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