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站記錄下來,又被傳入了我的資料庫中,你可以把這當成是一位詩人的有感而發,也可以看做是對這個世界的期許與提醒。”
琥珀驚訝地張大了眼睛:“詩人?起航者中也有詩人?”
“為什麼沒有呢?”夜女士笑了起來,“詩人,歌者,畫家……文化與藝術是每一個文明都可享有的,起航者也只不過是一個在星海中遨遊的文明罷了——他們是凡人,請時刻牢記這一點。”
高文則在一旁若有所思,在過去的很多年中,他都不止一次地回味過這首短詩,他曾對這首詩有過各種角度的理解,但隨著對這個世界的瞭解不斷加深,對魔潮與神災的認知逐漸清晰,他對這首詩的認知已經與最初大不相同。
“我一開始以為這首詩所提到的種種只是在隱喻塵世間的分分合合或者某些黑暗教派的錯誤路線,但現在看來……這首詩中的每一句都在指向文明整體,以及群星之間,”他在思索中突然開口說道,“虛幻的寧靜長夜指的其實是魔潮的間歇平靜期,對麼?”
在薄霧背後,夜女士輕輕點了點頭。
“那溫暖的搖籃……指的其實是環境適宜的母星,”高文緊接著又說道,“母星雖然安逸宜居,但區區一顆星球在宇宙中何其脆弱,永遠困守母星的文明,在來自宇宙深處的天災面前眨眼間便會傾覆,對麼?
“而至於心靈的庇護所……我一度以為這指的是某種精神麻醉迴避現實的錯誤路線,但在瞭解了眾神的秘密之後我才明白過來,這句指的其實正是‘思潮’本身!凡人依靠對眾神的信仰來尋求庇護,而眾神在凡人的思潮中誕生以庇護世界,這才是真正‘誕生自心靈的庇護所’,而這個庇護所遲早會成為心靈鋼印,對麼?”
夜女士輕聲讚歎:“一切正如你說。”
“魔潮平靜期,成年的必要性,思潮的隱患……最終極的答案,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擺在我們面前了,”高文終於輕輕呼了口氣,儘管此刻得到這些答案對他而言已經沒有了什麼“指導意義”,但一種莫名的輕鬆感卻在他內心深處油然而發,與此同時,他也頗多感慨,“只不過直到今天,我們才能從這些句子中讀出它們真正的含義……”
“起航者留下這首詩,本身也並非想要警示世人真相——歸根結底,這也只是一位詩人回望漫漫長旅時的感慨罷了。”
高文輕輕點了點頭,緊接著又問道:“那這首詩的最後部分又是什麼意思?這是我目前唯一無法確定的……我猜測群星閃爍指的是魔潮降臨的時刻,但為何要如此描述它?”
夜女士沉默了片刻,輕聲作答:“魔潮本身無形無質,但當魔潮自恆星或氣態巨行星周圍掠過,所產生的可見光變化將是凡人在死亡前所見的最後一幕光景——由高能氣團和魔力浪湧凝聚而成的‘虛天體’會在這個過程中‘對映’出魔潮的影子,那影子通常呈現出亮紅色或橙黃色,這個過程還會伴隨著劇烈的魔力釋放。
“恆星或氣態巨行星表面的這些光影變化只有在較近距離才能觀測到,而劇烈的魔力釋放卻可以在幾光年,甚至幾百上千光年之外清晰觀測,因此如果魔潮正朝著一個觀測者直奔而來,那麼他會首先用肉眼觀測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太陽’表面被血色覆蓋,而此刻如果他使用魔力視界觀測天空,則會看到天空中的每一顆星辰都在劇烈閃爍,當魔潮抵達峰值,這些劇烈的變化甚至會讓整個夜空‘明亮起來’——當然,這是隻有在魔力視界中才能看到的景色。
“考慮到魔潮在宇宙中傳遞的速度實際略慢於光速,而且它還有‘前顫’、‘餘波’、‘邊界干擾’這樣的結構,因此上述一幕實際上會發生在末日前的某一刻。
“這就是‘群星閃爍’與‘白晝降臨’的真正含義——這是無力抵禦魔潮的凡人在滅絕前所能見到的最後一幕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