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致遠派到博靈的兩個小太監,不僅僅是去了解戰備和戰鬥,他還存了搶功的心思。
衛國戰爭之前,中土的大軍裡,有內廷監軍的存在,為的是幫助天家掌握軍隊。
但是到了後來,戰事一起,不少監軍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將領們怨聲載道,光宗最終裁撤監軍,不許太監們干涉軍隊運作。
唯一的特例就是,御林軍裡,要保留監軍,不過主要也是負責後勤供應。
寧致遠當然不敢給博靈派去監軍,但是必須要指出的是,博靈郡敢於出兵三湘,是跟御馬監的扶持分不開的。
寧御馬也不甘做幕後英雄,他很想搶功,但是還沒途徑,於是派了兩個小太監隨軍,要求他們將所見所聞,都報到順天來。
初開始,他是想派奧斯卡去的,但是奧公公表示,他放不下御馬監這麼多的活計——說穿了就是怕死,他認為派兩個伶俐一點的太監過去就行了。
寧致遠想一想也是,他用小奧用得還挺得手,沒必要讓這傢伙去冒這無所謂的風險。
他派這倆小太監去,還迎合了天家的心理,少年天子也很想透過自己人,來了解三湘的真實戰況。
跟大多數軍方將領想的一樣,博靈軍入三湘,表現是菜鳥級別的,雖然仗了出其不意的進攻,打出一片天地來,但是作戰經驗遠不如荊王的軍隊。
所幸的是,博靈軍士氣很高,因為對他們來說,此次出兵,等於是禦敵於博靈之外——三湘黎庶的慘樣,大家都知道了,在博靈也能看到流民營的流民,都是什麼樣的狀況。
有高漲的氣勢,三路大軍打得還是很有章法,三萬人的東路軍推進極快,目標就是威脅荊王的後路。
不過八萬人的中路大軍,就遇到了一系列的苦戰,東路軍的任務是穿插,同時在野戰中殲滅對手,而中路軍卻是要負責掃清各個城池,直指荊王的大本營潭州。
西路軍打得也不輕鬆,這主要是他們的人手太少,只有一萬人,不但要攻城拔寨,還要幫中路軍遮蔽右側。
中路軍打得很苦,同時還不能就地得到補給,荊王的軍需倉庫,都是一個個堡壘一般的據點,比打城池還難,而且他們一旦打下來,荊王的敗軍,那是真敢燒倉庫。
荊王府這麼做,實在太正常了,他不是天家,一旦這場作亂輸了,什麼都不會再屬於他了,他還會留下軍需資敵?
所以中路軍只能靠著丁壯們攜帶的軍姿度日,哪怕連就地徵集都做不到——三湘郡被荊王禍害得太慘了。
荊王在三湘郡留守的軍隊不多,總共也不到十萬人,他打得實在太狂放了,近二十萬軍隊,全部用來打地盤了,對老巢看得都不是很緊。
王府可以驅使的丁壯,倒是有三四十萬,不過戰鬥力太差,比博靈郡的新兵蛋子都差不止一條街,真要拉上去,就是拿人命做擋箭牌。
荊王不怕拿人命來換老巢安全,但是他一定要考慮,一旦丁壯被殺得太狠,三湘的黎庶肝膽俱裂之下,直接反戈一擊,造反大業就完蛋了。
但是同時,荊王還不想撤回已經打出去的兵馬,第一次打出去容易,撤回來再打出去,就真的不輕鬆了——畢竟這是打仗,不是逛商場。
所以荊王一邊派軍士抵擋,一邊召集各路兵馬,打算跟博靈中路軍來一次大會戰。
這個位面的戰爭,主要就是兵對兵將對將,荊王不考慮什麼殲滅對方有生力量,他考慮的就是打掉中路軍,打掉對方的囂張氣焰——要不然誰都敢跑到我面前撒野了。
御馬監隨軍的兩個小太監,卻是不太看好這一仗,他們是真的感受到了,荊王陣營的正規軍,比博靈軍的新兵強不少。
他們彙報給寧御馬的訊息裡,很明確地指出了這一點——如果咱們不做點什麼,很可能荊王不需要調兵回援,就能將博靈人趕出三湘。
當然,他們也沒說荊王就一定能打掉中路軍,但是有這種可能,就足夠了。
寧致遠完全不願意接受這種可能。
往大里說,荊王一旦造反成功,他要考慮的就是,怎麼樣的死法會比較體面和快捷。
具體到三湘攻略,他的功勞已經到手了,怎麼可能坐視博靈人被打回去?那可就前功盡棄了!
所以他來找天家,希望能調百粵的兵北上。
百粵還在三湘之南,兩郡之間有大山阻隔,還有朱雀城在其中。
荊王沒有南下攻擊百粵,因為不但沒意義,也沒能力,百粵沒有北上勤王,也是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