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亞在國內問題上最終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希望德皇派和議會派相持不下,從而最終分裂普魯士嗎?而這種情況只有雙方誰都無法搞定對手的時候才能實現,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議會派表面實力比較弱處於劣勢,而德皇呢?雖然明面實力更強,但是軍隊內部不穩定因素太多,德軍高層多半不想打,所以總體優勢有限,王儲殿下在前半段平衡的非常好!
而且幸運的是,德軍西線大部分高層其實也算中立,他們和海軍的想法類似,之所以感覺不明顯,是因為英國人幫了他們大忙,克魯克等人以應對英法攻擊為藉口,避免了參與到國內的鬥爭中。
所以,從德皇的角度來看,克魯克等人同樣屬於那種立場不堅定,未來有機會就會去清算的那一批,而克魯克等人自己也十分清楚這種情況,所以,他們和舍爾一樣都在尋找一種可以避免清算的辦法!其中也許有人已經想到了和談,但是卻不方便提出來,畢竟,做為普魯士軍人,誰也不願意擔負可能會導致普魯士分裂的罪名!
類似的道理,做為“外人”的巴伐利亞和其它王國也不能公開提出讓雙方談判的建議。因為,如果由魯普雷希特或者符騰堡大公提出的話,會讓普魯士內部人員感到警惕,因為誰都知道,在這種類似均勢的情況下談判就意味著權利的分割。而這種分割必然會導致普魯士內部的凝聚力下降,而這正好是巴伐利亞需要的!所以,這個建議可以由普魯士內部的人提出,也可以由某個中立政黨提出,但是絕對不能由巴伐利亞王國提出!
而現在,舍爾以海軍的名義提出無疑是最好的結果!首先,德國海軍是整個帝國的海軍,並不從屬於某一個王國,這一點和陸軍、空軍不一樣,因為後者是國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從來沒有什麼帝國陸軍,大致上只分兩種,由普魯士供養的和由巴伐利亞供養的......。(薩克森和符騰堡雖然在和平時期可以管理自己的軍隊,但是軍費都是普魯士出的,只有巴伐利亞是完全屬於自己的)所以舍爾以德國海軍的名義提出這個建議後,沒人有意見。
其次,舍爾提出的方式也不是公開的,而是透過私人會見的形式給馬肯森等人一個建議。這是私人交流,而這就不是罪過了,至於說訊息的擴散嗎?馬肯森在政治上是相對脆弱的,他自己無法拿定主意必然會給西線的大佬們發電報,而這樣一來,西線原本想要攛掇和談的人也有了藉口,反正這個意見也不是他提出來的,他們只是“覺的合理”而已。這就是所謂的從眾心理。
當然,為了更多的軍方高層認同和談,還有其它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儘可能的讓德國軍方置身事外,這樣的話,當他們以中立的態度看待這個問題,而不是某人的部下的時候,那麼進一步失去軍隊支援的德皇就只有和談一條路了。
而與此同時,馬肯森將軍的動作也算迅速,他回到指揮部之後立即給西線的集團軍高層發電報闡明此事,在第二天白天,在布魯塞爾的四名德國集團軍司令再一次齊聚一堂,開始討論昨天晚上接到的電報。
“舍爾上將提出了和談的問題,各位怎麼看?”依靠其它集團軍軍長的支援,克魯克已經隱隱有了首領的氣質,他用手點點桌子上的電報說道。
“談判意味著妥協。議會派接受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但是德皇未必。皇帝陛下現在應該非常的暴躁,而根據我們和小毛奇的接觸,陛下依然幻想著回到過去。”豪森上將說道。
德國軍官團依然掌控者軍隊的高層,誠然,像符騰堡大公阿爾布萊希特這樣的人是一個異數,不太受人歡迎,而皮諾夫和黑林根將軍同樣也是異數,他們政治上的傾向太過明顯,在平時也許沒什麼。但是現在,很顯然,軍隊中的大多數人和皮諾夫等人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在經歷了這些事情之後,軍官團其實已經是一個半獨立的軍事勢力了,並不依賴德皇而存在,所以這個時候,第二個說話的只能是豪森,其它兩個人誰發言,都會讓克魯克不滿意。
“回到過去有什麼不好?”皮諾夫說道。“我們總不能讓那些議員和資本家踩在我們的頭上吧?看看他們的所作所為,前線吃緊,後方緊吃!”
“然而走到這一步,德皇陛下就沒有錯誤嗎?如果不是陛下一次次的試圖削弱巴伐利亞。讓兩國關係陷入低谷,議會派那些傢伙給十個膽子也不敢鬧事。”豪森上將經過上一輪被霍爾中將洗腦之後,對於德皇的觀感非常的糟糕。
“然而,削弱巴伐利亞保證普魯士在帝國中的地位是正確的,看看戰爭開始前的奧匈帝國,一個二元體系對於帝國來說完全就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