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認為德國海軍航空母艦應該是以大型商船為主,這樣的話,可供選擇的就非常少了,德國人的大型郵輪和高速船是有數的,減去我們俘獲的、擊沉的以及賣給第三國的。再減去現在依然留在港口的,再把那些噸位過小不適合改的統統都減去,德國海軍中可用於改造航空母艦的郵輪不會超過3艘!我們滿打滿算,德國人也就只有3艘大型航空母艦。”貝蒂說道。
“德國有那麼多大型郵輪,不至於才只有3艘合適吧?”托馬斯皺著眉頭說道。
“雖然理論上每一艘高速大噸位船舶都有改成航空母艦的潛力,但是實際『操』作並非如此,首先,我們可以注意到的是,德國艦隊幾乎全部都是高速戰艦,平均航速在23節以上。這個速度對於高速郵輪來說也許確實不算什麼,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們看到的那些藍絲帶(高速郵輪的暱稱。)所謂的高航速都是在剛下水後不久達到的。時間比較久遠的郵輪是不可能一直維持巔峰狀態的。”
“而如果考慮到德國航空母艦的實際作戰需要的話,他們對航速的要求會更高,我感覺不應該低於26節!這不僅僅是為了跟上德國艦隊,同時也是為了釋放過載飛機。我曾經仔細的研究過德國空軍的彈『藥』,我發現,德國目前使用的最小的魚雷都重達500kg以上,之前有過400kg魚雷,但是銷聲匿跡了很久了,所以,德國海軍不太可能使用之前的小魚雷,而要用單發飛機帶這麼沉重的魚雷在航空母艦起飛的話,那麼必須有足夠的甲板風!所以,德國人的航空母艦必須是高速,甚至可以和戰列巡洋艦媲美!而如果以衝刺航速26節畫條線的話,那麼現在適合的高速郵輪就真的不多了。”
“另外,我們再考慮一下德國海軍造船廠的情況,德國造船廠工業確實很強大,但是在戰爭前中期,德國人在努力的完成巴伐利亞級戰列艦,要知道,戰爭之初,德國人只有6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服役了,也就是說,在不過1年多一點的時間裡,德國人把另外6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給完工了!這個工程量之巨大,大家都是行家,應該非常清楚。然後就是潛艇的生產,生產一艘潛艇也許不算什麼,但是這東西是消耗品!根據皇家海軍的統計,德國人至少生產了超過400艘的各種潛艇了!如果論噸位造價和工時的話,潛艇是最昂貴的戰艦了!算算總噸位,大家也該能想到德國人在潛艇方面的投入有多少了吧?”
貝蒂說道這裡,傑里科和托馬斯也點了點頭,畢竟如果以每一艘德國潛艇的平均噸位為700噸的話,那麼減去戰前德國海軍保有的潛艇的話,那麼德國海軍在戰時新建潛艇的總噸位也超過20萬噸了。這都是拿錢和資源堆積出來的!德國造船能力是什麼水平,兩人還是有個大概評估的。
“因為產能的限制,同時也因為生產週期的限制,所以德國人不可能拿太大的郵輪來改裝航母,這樣一來,就又把那些近年來完工的超大郵輪和快速輪船剔除在外了,我個人感覺,排水量超過3萬噸的郵輪是不適合改造航母的,因為太大,工期太長,而且沒有必要。所以,算來算去,以德國人的情況來看,他們現在能造出來的航空母艦也就是3艘了。”貝蒂說道。
如果魯普雷希特在這裡的話,肯定要給貝蒂點個贊!這小子猜的太準了!德國海軍一共有5艘航空母艦,其中兩艘是美國人“送過來”的(其中一艘是美國人造好的半成品,另外一艘是用到達德國的美國商船改的!)。剩下的德國自己造的航空母艦剛好就3艘!貝蒂猜的一點沒錯!
而且不僅數量沒猜錯,選擇航母改裝船的出發點、需要注意的地方,貝蒂也幾乎猜對了!可以說貝蒂給傑里科和托馬斯解釋的那些話基本上涵蓋了所有一戰航空母艦改裝需要注意的問題大小適中的船體、高航速、不算太長的工期以及合適的施工量!
當然,你要說貝蒂有沒有欠缺?肯定有啊,至少在建造航母的技術細節上,以及戰術應用上,貝蒂肯定沒有身為穿越者的魯普雷希特想的周到啊。別的不說,英國人的航空母艦在載機量和運作方面,和德國海軍差的就不是一星半點!
然而可惜的是,貝蒂把德國人的家底猜的差不多,但是卻沒有猜到美國人對德國人的援助!在德國人自己改成了3艘航空母艦之外,美國人還額外贈送了一艘半!這差距就有些大了。不過這也難免,雖然美德是同盟,但是美國海軍並沒有直接幫助過德國海軍,至少英國人是不知道的,而美德海軍聯手也是最後一次關鍵的決戰才暴『露』在世人面前的!比如說西姆斯艦隊和斯佩艦隊的匯合!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