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術上來說,獨立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分隊中攻擊機的數量並不算多,一共72架艦載機,攻擊機數量是32架,其中還有一些飛機兼職偵察,這樣一來實戰中可以調動的攻擊機數量甚至可能連20架都不到,再考慮實戰中比演習中更低的命中率。如此規模的攻擊不要說對於龐大的英國大艦隊了,甚至對於一個戰列艦分隊都不會構成多大的威脅。”
“德國人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之前的電報中,德國人強烈要求我們增加戰鬥機的數量其實就已經考慮放棄我們的對海攻擊職能,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德國人應該不會提出類似的要求。”馬吉芬說道。
“至於第二點?這是我的個人意見,我認為,為了穩妥期間,獨立號航空母艦應該有效利用並不多的航空資源來保證戰役的勝利,與其將有限的攻擊機用在註定無法獲得戰果的對海攻擊上,倒還不如多派一些偵察機來確保對戰場形勢的感知。”馬吉芬說道。
“您認為我們這樣做更有利於戰爭的勝利?您倒是挺為德國人著想的。”縱然西姆斯脾氣再好,對於馬吉芬的說法也頗有微詞,畢竟,在他的認識中,航空母艦本身是作為一種純粹的進攻兵器的,航空母艦沒有戰列艦厚重的裝甲,所以在他看來,航空母艦最好的防禦就是攻擊,而如果不能主動攻擊的話,那麼航空母艦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意義。而現在,馬吉芬卻因為出於對他的不信任而讓自己的艦隊失去了進攻的權利!這對於一名將領來說顯然是一種諷刺。
“我這是為美德兩國著想。從某種程度來說,幫助德國也就是幫助美國,我們和德國人有著全方位的差距,我們認識到了這種差距,而在未來制定戰爭計劃的時候也在考慮這種差距。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這一次不會派戰列艦去嗎?”馬吉芬問道。
“原因很簡單,我們的主力艦都是慢速戰列艦根本跟不上德國艦隊的速度。”西姆斯說道。
“這個說法算是對了一半。但是另外一半呢?”馬吉芬苦笑道“想想看,世界上所有的海軍,無論是英國人、德國人、日本人還是奧地利人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快速戰列艦,而德國人和日本人的艦隊核心也是快速戰列艦。但是為何美利堅合眾國卻一直在建造慢速戰列艦?想過這個問題沒有?”
“因為預算?”西姆斯有些不確定了,他也很好奇這個原因,畢竟,快速艦隊的作用世人皆知,那麼為何美國海軍就不發展呢?
“預算是一個原因,而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技術上的問題,美利堅合眾國雖然工業規模非常龐大,在一些領域甚至居於世界前列,但是我們和英德這些真正的技術強國之間還是有差距的,而這些差距反映到戰艦之上之後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瑕疵。搞快速戰列艦的技術難度比戰列艦要高,而技術風險是我們放棄快速戰列艦的重要原因之一,實際上,即使是現在的戰列艦,從紐約開始,我們的每一級戰列艦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馬吉芬說道。
和歷史上一直在戰列艦分隊服役不同,西姆斯並沒有在戰列艦隊中待太長的時間,所以,雖然他知道一些問題,但是對於其中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有些搞不明白的。比如說,他曾經在美國第一艘超無畏艦紐約號上服役過,知道紐約位於船體中部的兩門主炮散步異乎尋常的怪異,但是什麼原因他真不知道!
“我們的所有戰艦從紙面上看效能非常好,但是實戰中多少會有些問題,以紐約號為例,作為合眾國第一艘超無畏,我們居然使用的還是和前無畏艦相同的立式蒸汽機,這本身就是對本國的蒸汽輪機不信任,而要說我們的動力系統的功重比,不要說和德國人比了和英國人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動力系統不給力的情況,我們自然不好去弄快速戰艦。”
“至於說火炮?怎麼說呢,我們現在知道了為何紐約號船體中部的兩門火炮的散步有問題了,因為,這座炮塔的彈藥庫靠近動力艙,而我們的冷卻工作做得不算好,所以導致彈藥庫溫度偏高,而這導致了發射藥出現一些變化,從而影響了火炮的散步,以至於紐約號的10門火炮只能當8門火炮去用。”
“然後是後來的內華達級戰列艦,我們自作聰明的採用了2座雙聯和2座三聯的火炮佈局,然而三聯炮塔的火炮間距是4倍口徑,雙聯火炮的火炮間距是7倍口徑,三聯炮塔的火炮間距過近導致了炮口風暴對彈道的影響。這樣的結果導致了火炮散步不一樣。當然,我們暫且可以把這個歸結到設計問題。”
“我們後來不是使用了半齊射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嗎?”西姆斯有些不滿的說道。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