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皇的憤怒是有理由的,因為這涉及到未來的奧匈帝國的皇位問題,以及普魯士、巴伐利亞、奧地利、匈牙利四方的關係問題!這個問題是如此的重要。德皇需要一個和巴伐利亞並不友好的人登上奧匈帝國的皇位,然後,和奧匈帝國一起壓制已經日益做大的巴伐利亞。
而如果巴伐利亞王國想要破局的話,那麼同樣也需要拉攏奧匈帝國,讓一個和巴伐利亞關係友好的人登上皇位,只要要保證在這一代人的時間裡,巴伐利亞對波西米亞—摩拉維亞地區的絕對控制!只要這個地方還在王子的手中,那麼普魯士在用硬實力來削弱巴伐利亞的可能性就幾乎為零,倒不是說現在的巴伐利亞加上這兩個地區比普魯士強,只不過擁有了和普魯士同歸於盡的實力!
德皇很清楚這一點,而且他確認,魯普雷希特也十分清楚這一點,在戰爭局勢緊張的時候,雙方都刻意不談這個問題,但是在現在,在俄國的失敗已成定局,大家準備分配蛋糕的時候,這個問題就無法規避了,誠如王子所言,德皇和王子之間良好的私人關係並不能影響這個事情的走向,天大地大,利益最大!所以德皇在這個問題上一定會做手腳,而魯普雷希特也絕對不會手下留情!
德皇現在可以肯定,魯普雷希特肯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看著匈牙利軍團,看著卡爾大公的戰敗!因為只有這樣,匈牙利才會在奧地利面前服軟,而卡爾大公才會離皇位越來越遠!而如果登上皇位的不是卡爾大公,而是某一個魯普雷希特支援的其它繼承人的話,那德皇的這番算計就真的泡湯了!
當然,自己心中的小九九是絕對不能說出來的,有些事情可以做,但是不能說,而有的事情可以說而不能做!這就屬於前者,不要忘了德國其它的王國和大公國同樣也看著德皇的動作,這種卸磨殺驢的事情肯定會引起其它小弟的反感!而且德皇在國內的一些問題上同樣也有求於巴伐利亞,這些矛盾不能公開化。
那麼好了,現在德皇面前有兩條路,第一條路,繼續從西線抽調部隊進入烏克蘭,幫助匈牙利人穩定情況。而第二條路,就是命令魯普雷希特立即派遣巴伐利亞軍團支援匈牙利。對於王子是否會完全按照命令執行,威廉二世心中沒有底,他甚至認為,魯普雷希特願意看到匈牙利軍團的慘敗……。所以,他決定向自己的元帥和將軍們提出第一點!
“這是不可能的陛下。俄國人這次攻勢至少集中了60萬的部隊!匈牙利軍團已經被打崩了,俄國人打垮他們甚至連一週都沒用到!那麼好了,我們要派出多少人去幫助匈牙利人?我們之前已經投入了7萬人,還有馬肯森將軍的東普魯士軍團,我們現在已經很難再從西線抽調大量的兵力了,而且即使有又如何?我們不可能及時趕到了。”
“匈牙利控制區的交通和後勤補給情況完全是一場災難,賽克特將軍用了超過預定時間三倍的時間才走完了這段路程。而且匈牙利人的補給和我們完全無法對接,想像一下十幾萬大軍跨越半個歐洲去和俄國人打,這個計劃簡直是……太瘋狂了!”然而讓德皇想不到的是,自己的想法剛一提出來,擔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的興登堡就首先表示無法接受。
在兵力問題上,德皇和自己手下的軍官經常會發生分歧,比如說這次,德皇要求繼續增加部隊的根本原因不是擔心東線會因此崩潰,開什麼玩笑,最開始的時候,俄軍那麼強還有修築了數年的工事幫助不還是沒擋住巴伐利亞軍團嗎?現在都被打成狗了,臨死反撲一下,還真以為自己能逆天了?德皇這樣做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拯救卡爾大公的政治生命!是政治目的,而不是軍事目的。
但是他的將軍們呢?首先要確定一點的是,沒有哪個將軍會認為自己手下的兵力過多,需要分潤出去一部分……。這種人是當不了將軍的!而實際上,和大半個世界為敵的德國在西線一直過的比較緊。戰線能維持,但是當英法集中兵力準備推一波的時候,德國人還是有些心虛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上一次德皇調動7萬人就已經讓幾個集團軍的指揮官感到不滿了,這一次,想要填補那麼大的坑,這要派過去多少部隊?!
要知道歷史上,在東線結束之前,(1916年凡爾登戰役前)德國在整個西線的預備隊兵力也不過25個師上下!而英法的預備隊兵力是德國人的兩倍!雙方兵力的差距可見一斑,而且你要知道,當時的時候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的硝煙還沒有散盡呢!
而除了手中兵力確實不夠之外,在座的德國將領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不願意支援匈牙利人,那就是,匈牙利人太不地道了!坑起隊友來簡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