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這樣,在東普魯士,我們發動有限的進攻,爭取進入俄國的西里西亞地區,佔領東普魯士然後在德軍增援部隊來臨之前拉平戰線,然後,西北方面軍和後續的增援部隊穩住防線,而西南方面軍集中全力向奧匈帝國進攻,相對於德國,奧匈帝國無論是國力、軍力還是戰爭意志都差很多。如果能讓奧匈帝國崩潰或者被迫退出戰爭的話,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庫洛帕特金說出了他深思熟慮的方案。
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更是為了利益服務的,因為德國的崛起,才給了法俄相互接近的機會,俄國參加戰爭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以及獲得更多的領土。
在這種情況下,俄國人的戰略和歷史上驚人的相似,如果開戰後,德國和奧匈帝國集中兵力攻擊俄國,那麼俄國部隊以防禦德軍為主,畢竟普法戰爭中德國陸軍的表現實在可以用逆天來形容,當時誰能想到歐洲第一強陸軍就那麼快完了?這就是歷史上俄國在1910年制定的第19號方案的i計劃。
而如果德國軍方把主力調轉到西線,和法國人打起來的話,那麼俄國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組成的西北集團軍將向東普魯士進攻,而第3、4、5、8集團軍將組成西南集團軍向奧匈帝國發動進攻,這就是所謂的a計劃。
在西南方向展開的俄國集團軍主要作戰任務就是消滅加利西亞方向的奧匈帝國軍團,然後配合從咯爾巴阡山方向的友軍截斷奧匈軍團退卻的道路,以便徹底幹掉奧匈軍團的主力,而最終目的則是瞄準了這個二元帝國的首都維也納和布達佩斯。
而除了這6個集團軍之外,俄國人還有兩個集團軍在整裝待發,這就是第六和第七集團軍,這兩個集團軍一個駐紮在首都聖彼得堡附近,用於防禦波羅的海沿岸,而另外一個集團軍則部署在外高加索地區,用於防禦土耳其軍團。
“對德國展開有限度的進攻,而對奧匈集中大部分力量,這個想法很不錯,我們完全可以用最小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戰果。”尼古拉二世對這個建議非常的讚賞。
“唯一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守衛東線的德軍是哪個軍團?是巴伐利亞軍團呢還是某一支普魯士軍團呢?”庫羅帕特金說道。
“這有很大的區別嗎?”尼古拉二世問道。
“區別比較大,因為巴伐利亞軍團目前的規模應該是所有德國軍團中最大的,也是資金最充足,裝備最好的,雖然巴伐利亞王國沒法和普魯士王國相比,但是他們只用武裝一個集團軍,所以這個集團軍比較強,他們賣給我們的裝備在戰爭中廣受好評,所以他們的戰鬥力會強一些。而且這位王子的妻子還是奧匈帝國的公主,他很有可能幫助奧匈帝國。”庫羅帕特金說道。
“所以呢,如果是這支軍團防禦東線的話,你有什麼想法?”尼古拉二世繼續問道。
“雖然,我們和巴伐利亞做過很多的生意,但是對於他們的情況並不是很瞭解,但是根據我們的經驗,我認為,他們會裝備大量的重炮,並且有較強的機動能力,所以我希望給西北集團軍配屬較強的騎兵部隊以及重炮部隊,最好是消防德軍建立裝甲車部隊。”庫羅帕特金說道。
庫羅帕特金雖然沒有魯普雷希特王子的先知先覺,但是他也知道遵循先進者的腳步前進,作為追隨者一般絕對不會錯,既然巴伐利亞喜歡大口徑火炮,那麼我們也裝備就好了,既然巴伐利亞使用大量的機槍和半自動步槍,那麼我們也試試,你還別說,戰場還不錯。既然德國人決定大量採購戰車,那麼我們也跟著買就好了,總之,敵人有的,我們也要有,嗯,就這樣!
“可惜,我們需要的一支擁有100多萬兵力的大軍,而不是一支雖然精銳但是隻有20萬兵力的部隊,實際上,我們未來幾年最多也只能保證給按照編制給每個師配屬足夠的3寸速射炮和1000發的備彈量。重炮和裝甲車不是我們現在可以考慮的問題。”維特一句話,讓庫羅帕特金的想法成為了泡影。
“你第一個建議可以採納,我們可以把重炮加強給西北集團軍,也可以配屬強大的騎兵,至於裝甲車部隊,這個問題以後再說吧。”尼古拉二世也認同維特伯爵的想法。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戰爭時期的社會問題,波蘭人一直在尋求獨立,我擔心如果我們和德國陷入了長時間的交戰後,波蘭人的獨立傾向會更加強烈,所以我建議我們需要對波蘭人採用分化的手段。”亞歷山大德洛維奇說道。
“具體來說就是我們需要徵召部分波蘭人力去俄國內陸來完成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果戰時局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