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人看來,日本幾乎是按照德國戰艦的思路來設計的戰艦,然後再從英國進口蒸汽輪機、火炮和火控來建造扶桑級戰列艦的,但是實際上,在魯普雷希特王子,或者其它熟悉德國戰艦的人看來,日本人確實從阿根廷那裡獲得了一些東西,但是最多也就是學了個皮毛,有些核心的,關鍵的東西還是沒學到......。
真以為德國人不知道保守自己的秘密?雖然阿根廷人拿來的是真金白銀吧,但是德國人也不會把自己戰艦的全部秘密和設計理念都賣了吧?這可是一戰啊,戰列艦那是國之重器,海上的決定性力量,那麼那麼輕易就和盤托出啊?真以為德國人傻?
比如說,側舷裝甲,實際上,在建造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的時候,德國戰艦已經採用了外層薄鋼板加上內層大厚度硬化裝甲板的結構了,外層的鋼板用於剝離穿甲彈的被帽,用內層的硬化裝甲板來磕碎彈體。而這一點德國人在給阿根廷的圖紙上並沒有顯示出來,而日本人自然也就不知道了。
這個差距能有多大呢?這麼說吧傾斜18度的裝甲板幾乎可以用過歷史上的一戰了,而60mm加的側舷防禦已經可以面對歷史上2戰大部分的情況了,差距就是這麼大......。
關於水雷防禦,日本確實把多層防禦學到手了,但是也沒學到全套,比如說在巴伐利亞級戰列艦上,其實在最外層的空倉中是加入了發泡水泥的,用於遏制進水,同時,戰艦彈藥庫底部不光采用了三層底。甚至還有一層厚度40mm的裝甲,雖然一戰中沒有專門敲船底的磁引信魚雷吧,但是總要提防水雷吧......。水雷這東西碰哪可說不準,也沒有規定說,水雷只能炸側舷啊......。而同時,德國戰艦部分水密艙還採取了連通器原理。當一側進水之後,一部分水會順著船底的管道流到另一側,來平衡戰艦姿態。這些都沒有出現在設計圖上。
而在水平防禦上,其實在主水平裝甲上,還有一層厚度較大的造船鋼板,這部分是用來剝離水平方向射來的穿甲彈被帽的,這個在設計圖上也沒有出現,所以,日本人的3寸水平裝甲能夠用過一戰都難說,因為這個三寸裝甲師算上背板厚度的,而背板並不是正常的水平防禦用的勻質鋼裝甲!
至於說到武器的話,看樣子扶桑級戰列艦的10門15寸炮比巴伐利亞的8門15寸要多了25%的管子,但是即使單純算投射量的話,扶桑級也沒有優勢,日本人幾乎是沿用的英國人的火炮和炮塔,完成一次射擊迴圈大約是40秒,而巴伐利亞最快是23秒鐘一次,就算一般的速度,最慢也有30秒!德國炮閂的快速開閉和完善的機械化裝填系統帶來的射速優勢太明顯了,這也是為何王子最終接受了歷史上8門15寸炮的設計的原因。因為已經夠用了!
論投射量,一旦進入效力射的話,德國戰艦並不吃虧,而如果要論投射質量的話,那麼德國艦隊的優勢更大了,先不說德國人使用的是9米的體式測距儀,擁有更好的測距效果,新式的火控計算機可以較好的描述雙方的航行。單純說穿甲彈......。無論是歷史上,還是這個位面,同盟國穿甲彈技術世界第一沒問題吧?英國人的綠彈出來之前,誰與爭鋒?!
更何況這個位面,德國人使用的硬被帽、重彈、並且擁有更加修長的彈體,遠距離存速性、穿深比歷史上的德國穿甲彈還要逆天,也就是運氣不好,否則的話重炮打女王都是有希望的。有這麼強悍的武器,王子都認為,在雷霆—瑟布魯斯戰役中,英國人只沉了6艘船實在不科學,估計當時上帝站在英國人一邊了......。
而日本人呢?使用什麼穿甲彈王子不清楚,不過現在連綠彈都沒有的話,那麼穿深也不要有多高的指望了。所以說,綜上所述,扶桑級戰列艦的水平是遠超歷史的同名艦的,也比英國人的女王要強很多,但是和德國最頂尖的巴伐利亞級快速戰列艦相比的話,還是差一些的。
當然這些東西傑里科等人不明白,英考特這種專業人士也不會明白,畢竟日本人拿到的圖紙也不過是一些殘缺版的,情報都蒐集不好,還談什麼客觀公正和正確性?在英國人看來,日本艦隊的扶桑級戰列艦不僅可以彌補快速戰艦隊數量不足,同時也是剋制巴伐利亞級戰列艦的存在,所以,費舍爾和丘吉爾現在都希望日本海軍可以在這場戰爭中扮演一個更重要也是更加積極主動的角色!
讓日本聯合艦隊來分擔壓力,這是個很不錯的想法,有日本艦隊在,不說打死在印度洋晃悠的蘇雄吧?遏制他們是可以的。進入地中海之後,把同盟國地中海艦隊趕到達達尼爾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