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魯普雷希特王子的回答還是讓德皇比較滿意的,結束了這次會面之後,帶著德皇送的德意志榮譽元帥的禮服,王子殿下回到了巴伐利亞。既然已經和德皇合計好了要震懾一下那些老古董,那麼有些事情自然是需要準備一下的。
不過說實話,想要搞出什麼東西來震懾一下這個位面最強大的陸軍,確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王子的腦洞足夠大,但是這個位面的工業卻十分不給力,坦克裝甲車的資料知道的再多又有什麼用?搞不出來還不是白搭?弄一些標新立異看似很不錯,但是實際上無論是施利芬還是毛奇,這些人的理論軍事素養還是足夠的,這些東西除了讓對方不屑一顧之外,沒有任何作用。
所謂做事之前,找對突破口,總體來說,巴伐利亞軍隊在火力方面和普魯士軍隊之間並沒有什麼區別,拜較為充足的資金所賜,也許重炮和機槍比一般普魯士軍隊要多一些,但是這不過量變,不是質變。
除了讓普魯士考察團的人感到眼前這支軍隊不差錢,火力很猛之外,不會有別的感覺,所以想要說我們的軍隊多麼能打,火力多猛,這明顯是走了下成,對於未來王子對方計劃也並沒有什麼好處。
什麼是質變?站樁輸出巴伐利亞軍隊和普魯士軍隊相比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提升火力也只是王子這麼多年軍事改革的一個方面,最重要的,也是投入精力最多的方面是什麼?部隊的機動性!後勤補給和保障能力!
大規模部隊一天可以走多遠?如果以軍為單位的話,攜帶者一定量補給的軍團可以連續三天,每天前進15英里。大概就是24千米的樣子。當然,這是脫離了鐵路交通線之後的速度。而且還是不打仗的情況下。
而這個速度顯然是無法執行施利芬制定的計劃的。因為施利芬要求最右翼的部隊從多佛爾海岸開始,在25天的時間裡打到塞納河。整個路程大概在400英里左右。這個速度顯然超過了當時大兵團作戰的最高速度,而且這25天還包括作戰時間,雖然歷史上邊境線作戰,德國人把法國人一頓暴揍,但是前進速度也依然降低了,不少軍的攻擊速度每天甚至只有13千米......。
這個計算方式無論是從事實上還是從理論上來說都不可能成功。而施利芬同志就一句“右翼部隊應做出極大的努力”這一句話給揭過了!意思就是,命令給你們下達了,怎麼顛過去你們看著辦,反正跑過去就是了!典型的軍官努努嘴,士兵跑斷腿。
雖然王子打心底不認為這個計劃能夠成功,但是對於自己能否說服普魯士總參謀部也不確定,所以,為了能獲得一個較好的結果,王子認為自己必須要讓施利芬等人意識到機動車輛對行軍速度的重要性,當然了,要搞試點的話,普魯士軍團是不可能的了,王子殿下只能自掏腰包在巴伐利亞軍中搞一個試點。王子都被自己的精神感動了......。
想要像2戰一樣搞成一支摩托化部隊就別想了,這跟本不可能。要知道德國1914年的時候全軍才4000輛汽車,而且這車不少都是1.5噸級別的小傢伙,就這點車這點運力,連2戰一個裝甲師加一個重型坦克營的的輸送任務都無法完成吧?
王子殿下對這支所謂的巴伐利亞機動師的標準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在出發之後,這個師在開始的前三天,可以每天帶著裝備和補給每天行進25到30英里。隨後一週之內,每天推進速度在20英里左右。
所有的重炮、彈藥車、野戰醫院、野戰麵包房等大件都可以用機動車輛拖曳前進。將馬車削減到最低,整個師除了戰士配屬的前衛騎兵團之外,擁有的馬車和大車數量不超過正常德軍編制的4成!其它運力完全用機動車輛彌補。
也許有人說,為何削減馬匹?原因很簡單,這些四條腿的傢伙太能吃了,同樣一個軍事單位,以一個軍為例,普法戰爭時期,四個人能平均出來一匹馬。而到了1戰,三個人就平均一匹馬。而就是因為這多出來的馬匹,讓整個軍隊在人數不變的情況下,食品消耗多了50%!也就是說,軍隊中人吃的東西很少,一個師,每天30噸食品綽綽有餘。但是要是算上馬匹的飼料的話,這個數字就變成了130噸......。
而且人餓一頓,或者吃個半飽還能抗一下,但是馬匹比人都較貴。哪怕分量足夠,沒有精飼料都不行!結果就是還沒到戰場,人員還沒怎麼減員的情況下,馬匹成片的減員了......。最重要的運力沒了,後面的速度只能越來越慢。
所以說,在王子看來,減少馬匹等於變相的提高了軍隊的後勤補給要求,畢竟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