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貝蒂已經成功從一名戰列艦指揮官轉職成了航空母艦指揮官,而且乾的還可以,但是作為數不多的雙料指揮官之一,貝蒂對目前的海戰態勢還是有一個比較正確的瞭解的。那就是,這年代的航空母艦戰鬥力還是比較有限的。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還稱不上決定性作用。
首先航空母艦上的主力輸出單位,轟炸機和魚雷機還不成熟。這年代即使是德國人艦載機,他們攜帶的炸彈重量雖然最高有400KG,但是在這個負重情況下,艦載機的航程非常短,做個形象一些比喻,那就好比中世紀的陸戰,戰列艦就相當於前排的方陣步兵,然後航空母艦就相當於後排的弓箭手!在攜帶大威力炸彈的情況下幾乎就等於前後排的關係!
好吧,縱然弓箭手輸出高,就算他們手中有十字弩,甚至是火槍,可以射穿騎士的重甲,但是如果沒有前排的MT,這樣的脆皮輸出有用嗎?而且更重要的是,面對這個年代最頂尖的戰列艦,無論是普通炸彈還是500KG級別的輕型魚雷殺傷力都比較有限。而航空母艦過場的進攻準備時間和間隔也影響了它的威力。當然,除了本身脆弱和作戰航程不算大的問題之外,艦載機的攻擊精度和生存率,以及飛行員的成本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
這年代轟炸機的攻擊方式還是以水平轟炸和淺俯衝轟炸為主,這種模式就註定了攻擊精度不會高,而魚雷攻擊機呢?魚雷的殺傷力誠然比炸彈要強,但是總體數量太少了,一艘航空母艦現在平均不到30發魚雷,這意味著什麼?魚雷機也就是隻有一次全軍出擊的彈藥,剩下的零零散散的幾發魚雷與其說準備第二波出擊,倒不如說是作為備用雷,隨時替換不能用的航空魚雷。
(當然,到了2戰時期,航空母艦上的魚雷數量也不算太高,大型航母一般也就是36到45發左右,但是那時候艦載機的重磅炸彈威力和精度上去了,500KG甚至極端一點代800KG的轟炸機還是有的,所以航母的攻擊力提高很快,實際上,2戰航母戰鬥力最主要的攻擊力還是炸彈。)
而且魚雷轟炸的精度其實也不高。一方面是因為這年代的魚雷速度有些慢,另外一方面是因為魚雷本身投擲的困難性,投魚雷絕對是一個技術活,你要把握好速度和高度,差一點,魚雷扔下去的時候,劇烈的撞擊都可能導致魚雷受損。而且魚雷機航線比較固定,而且速度非常慢,這絕對是防空火炮和敵方戰鬥機最喜歡的目標。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無法迴避,那就是艦載機損失的問題,這年代艦載機速度本來就不快,帶上炸彈和魚雷之後速度甚至還不如後世一般轎車跑得快!而速度緩慢意味著容易被對方揍下來,意味著對方有更長的準備時間,所以,如果對方有戰鬥機掩護的話,那麼艦載機的損失會非常的巨大。
無論是德國飛行員還是英國飛行員,他們評價帶有巨大外掛的單發攻擊機群的時候,都是用折翼火雞來形容的......。這也是為何王儲費盡心思要在決戰之前消耗貝蒂的艦載機部隊的原因,縱然德國航空力量佔據巨大優勢,但是如果貝蒂實力完整,全力防禦的話,那麼損失也肯定會非常巨大!
所以說,這個年代航空母艦的戰鬥機收益是非常大的,用較少的戰鬥機都可以讓對方的空中攻勢威力大減,畢竟現在的戰鬥機已經開始用20MM機關炮和50口徑機槍了,而單發木質戰鬥機的效能和堅固程度就不多說了!
而戰鬥機的損失必然會伴著機組人員的損失,雖然這年代飛機不值錢,但是飛行員值錢啊!而受過訓練,經歷過戰火的飛行員更加之前,沒損失一個都夠讓航空母艦指揮官心痛的了。於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就按照日本現在的國力和培養方式,飛行員的素質肯定會隨著戰爭穩步下降......。所以,貝蒂雖然知道航空母艦有諸多優勢,但是在一些劣勢無法克服的情況下,他對航空母艦的評估還是比較保守的。
“我一直認為,在現在情況下,當雙方主力艦隊在晴朗的白天交戰的時候,位於前排的戰列艦和輔助艦隊能夠抗住對方進攻才是戰鬥的核心。航空母艦隻是次等攻擊力量,當對方戰列艦被重創之後,才能發揮決定性作用。”貝蒂說道。
“對於一支完善強大的艦隊來說確實是這樣,但是日本帝國不可能擁有這樣的艦隊,所以我們只能獨闢蹊徑、劍走偏鋒,然後在合適的時候打出一次更大的勝利,然後趁機結束戰爭。”吉松茂太郎說的倒是很坦誠。到現在,他也明白,想要從軍事上打敗對手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退而求和才是出路。
“很有自知之明啊。”貝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