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秀也只養成了抽雪茄的習慣。
都性格真摯,善於說理。李大釗說理如文火煮茶,特別注意方式、火候,往往是溫語細語,一點就透,講不通也不心躁。陳獨秀與人談心如白刃臨喉,劍抵腦門,講究邏輯和氣勢,講不通時就著急,一著急就罵人,從不管罵得有無道理,人稱“火山”。
都有自己的習慣動作。特別高興和格外苦惱時,李大釗習慣捋自己濃密的八字鬍,從根到鬍梢,緩緩地抹過去,優雅而連貫;陳獨秀則是用大手猛拍腦門,拍得“啪嚓”“啪嚓”直響。
都有相互仰慕之心。李大釗把陳獨秀視為革命領袖,時刻注意維護他的名望和權威,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幫助他從羅網中脫險,可謂是陳獨秀的“救命恩人”。陳獨秀對比自己小八歲的李大釗十分尊重,視他為世間知己。陳獨秀一向恃才自負,遇到李大釗有不同意見時卻表現得十分謙虛。
…………
這對日月雙星對張國燾的影響各有側重。如果說陳獨秀是他政治上的接引者,李大釗則是他精神世界的導師。
在接觸李大釗之前,張國燾接受的西方思想十分龐雜,既有各種各樣的社會主義思想,又有無政府主義思想和資產階級啟蒙思想,他與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黃凌霜、區聲白和主張反對封建禮教的傅斯年、羅家倫等名流學者經常來往。自從結識李大釗後,他大量地接受*主義思想。
1919年3月23日,張國燾與鄧中夏、廖書倉、康白情、黃日葵、許德珩等人發起成立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其宗旨是“增進平民知識,喚起平民之自覺心”。他們組織講演團到工廠、農村和鐵路進行演講,每個星期分組去訪問貧民窟,查詢貧民生活情形,附帶也做些救濟工作。透過參加這些活動,張國燾瞭解到下層社會的疾苦,鍛鍊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宣傳能力,這為他後來領導學生運動積累了經驗。
1919年的五四運動改變了張國燾的命運,將他推上歷史的前臺。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英美為主導的協約國於1919年1月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簡稱巴黎和會)。作為協約國和戰勝國之一,中國在會議開始後提出七項要求:廢棄外國在華勢力範圍;撤退外國軍隊、巡警;裁退外國在華的郵政電報機構;撤銷領事裁判權;歸還租借地;歸還租界;關稅自主。在留歐學生的強烈要求下,中國政府代表還向大會提出了取消“二十一條”的要求。
全國民眾翹首期盼等來的卻是噩耗。帝國主義列強根本不把中國當成戰勝國,不僅拒絕了中國政府代表的正當要求,而且承認日本奪取的戰前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的合法性,強迫中國政府代表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對於這樣的奇恥大辱,北京政府外交部長曹汝霖發表宣告,準備再一次向列強低頭,吞下這枚苦果。。 最好的txt下載網
五四健將(6)
巨大的失望轉化為滔*火,北京所有大學的校園像一口口沸騰的油鍋,每個角度都發出汩汩的聲浪。張國燾後來在*中用一段話描述了當時的心情:“我們充滿了失望與憤恨的情緒,美夢*,一致認為:世界上哪裡有甚麼公理?中國人除奮起救國以外,已別無他途可循。”
5月3日晚,北京大學三院大禮堂人聲鼎沸。全校學生大會在這裡舉行,到會的還有北京高等師範、高等工業學校等12所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代表。會議先由《京報》社長、北大新聞學講師邵飄萍報告巴黎和會討論山東問題的經過和目前的形勢。接著,張國燾、許德珩、謝紹敏以及其他各校代表夏秀峰等在大會上發言。
發表講演的人不少,引人注目的是張國燾和許德珩。張國燾萍鄉的土音太重,講演中反覆提到“群眾運動”這個詞,他把這四個字念成“同頓唔頓”。很多學生聽不懂,問:“‘同頓唔頓’是什麼意思?”聽得懂江西話的人翻譯道:“就是群眾運動。”這麼一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後來同學們給張國燾起了個外號:“同頓唔頓”。
許德珩吸引人的是口才。他北京官話說得好,嗓門大,聲音高,富有激情,講到憤怒處,舌綻春雷,聲如洪鐘,震得聽眾耳朵嗡嗡直響。師生贈他一個外號,叫“許大炮”。
會議一直開到深夜11時,最後透過四項決議:聯合各界一致奮起抗爭;原定5月7日的國恥*,提前到5月4日舉行,各校齊集天安門舉行愛國大示威;通電巴黎專使,不準簽字;通電號召各省在5月7日舉行愛國示威*。
5月4日,星期天。中午過後,北京各校學生陸續到達天安門廣場。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