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病亡,落得四公主孤身一人。是上心生憐憫,誠懇地遣人存問,對她家人道:“教四公主入宮吧,我把她當作餘女看待。”四公主的眾侍女、保護人,還有作兵部卿親王的兄長都認真思量道:“與其在家孤苦度日,還不如送入宮中,心情也許可以寬慰一些。”便送四公主入宮。四公主住在藤壺院,於是稱她為藤壺女御。
待皇上召見藤壺女御,覺得她容貌風采秀麗,確實酷似已故桐壺更衣,而且出身高貴、氣質不凡,妃嬪們對她又無可貶斥。藤壺女御入宮後,也確實很是稱心。已故桐壺更衣出身低微,受人輕視,偏偏卻深得皇上恩寵。皇上雖仍然對桐壺更衣情有獨鍾,但愛情卻不知不覺間移注到藤壺女御身上,心情自然也就變得歡慰了。這實是人間常情,真令人感慨啊!
源氏公子時刻不離是上左右,日常侍奉皇上的妃嬪們對他也從不按規矩迴避。妃嬪們個個都自以為美貌不遜於她人,而她們也全都嫵媚窈窕。然而她們個個都比公子年長,態度也老成規矩;唯這藤壺女御年齡幼小,相貌又十分出眾,見了源氏公子常常含羞躲避。公子朝夕出入於宮閉,自然常常窺見藤壺女御美色。母親桐壺更衣去世時,公子年方三歲,自然不曾記得她的面容。但聽那典侍說起母親,與這位藤壺女御相貌酷似,年幼的公子便心生戀慕,也時時親近這位繼母。兩人同是皇上寵愛親近的人兒,是上便常常對藤壺女御說:“不要疏遠這孩子。你和他母親相貌異常肖似,他親近你,不要認為是無禮,要對他多憐愛才好呢。他母親音容笑貌和你相象,自然他的音容笑貌也和你相象。你們兩人作為母子,也是相稱的。”源氏公子聽到此話,童心暗自高興。每當春花秋月、良辰美景之時,他便常去親近藤壺女御,表現出他對藤壺女御的戀慕之情。弘徽殿女御與藤壺女御也不能相容,受此連累,也勾起她對源氏公子的舊恨,對源氏公子也很是不能容納了。
皇上常常稱讚藤壺女御名重天下,把她視作舉世罕有的美人。但源氏公子的容貌比她更為光彩動人,因此也就有人稱他為“光華公子”。藤壺女御和源氏公子都很受皇上寵愛,因此人們又稱她為“昭陽妃子”。
源氏公子著童子裝,十分嬌豔可愛,改裝真是有些可惜。但宮中慣例,男童十二歲*,都應舉行冠禮,改作成人裝束。為了辦好這儀式,皇_匕親自安排指揮,日夜操持。除規定的制度之外,又增加了種種排場,使規模更為盛大。昔日皇太子在紫表殿舉行冠禮,場面非常隆重;而源氏公子的冠禮,皇上欲使其比那次更為隆盛。儀式的饗宴,歷來由內藏素及穀倉院當公務辦理X但‘學上深恐他們不能辦得周到,因此特別頒旨,務必操辦得盡善周全。儀式設在皇上最喜愛的清涼殿東廂,東面是皇上寶座,在寶座前設定受冠者源氏和加冠大臣的座位。
申時源氏公子上殿。他梳成“總角”的重發,左右分開,在耳旁挽成兩個可愛的雙害,甚是嬌豔可愛。馬上就要改作成人裝束,實在可惜啊!執行剪髮儀式的大藏卿,面對源氏公子一頭青絲美髮,也實在不忍下手。此記此景,使皇上又懷念起他母親桐壺更衣來……心想:要是更衣還在,見此情景不知該作何感想。想到此處,竟一陣心酸,又只得隱忍下去。
加冠之後,源氏公子到休息之處換成人裝束,走上殿來拜見父是。眾人一見,無不讚嘆激動。皇上更是百感交集,昔日已近淡忘的悲哀,而今重又湧卜心頭。先前擔心源氏公子天真爛漫的可愛風姿因改裝而減色,豈知改裝之後,越發顯得俊美可愛了。
行加冠之禮的左大臣,夫人是位是女,足下一女,名為葵姬。皇太子傾慕這葵姬,想聘娶她,無奈左大臣遷延未許,只因為有心將此女嫁與源氏公子。他曾將此意奏表皇上。皇上心想:“這孩子加冠後本來缺少高貴的外戚作後援。左大臣既有此心,我也就成其美事,教葵姬傳寢吧。”冠禮之前,皇上曾催促左大臣早作準備。正好左大臣意欲早成此事,也就欣然應允了。
儀式完畢,眾人退殿到待所。此時傳所之內,大張筵席。源氏公子在諸親王末席落坐。左大臣在席上隱約提起葵姬。公子年事尚幼,靦腆低頭,羞而不語。不久內待傳旨,皇上召見左大臣。待左大臣入內見駕,御前眾命婦便將冠犒賞品賜與他:照例是白色大褂一件、衣衫一套,並賜酒一杯。其時皇上吟詩道:
“童發己承親手束,合歡雙帶結成無?”詩中暗含結親之意,一聽之下左大臣心中很是喜悅,立即和道:
“合歡朱絲紹民心,只願深紅永不消。”隨即走下長階,來到庭中,拜舞叩謝皇上。皇上則命賞賜左大臣在馬家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