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源氏物語
作者:'日' 紫式部
內容簡介:
《源氏物語》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對於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日本文學的高峰。作品的成書年代至今未有確切的說法,一般認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間,因此可以說,《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也佔有一定的地位。
這部小說描寫了宮中的鬥爭,反映了當時婦女的無權地位和苦難生活,被稱為日本的“國寶”“源氏”是小說前半部男主人公的姓,“物語”意為“講述”,是日本古典文學中的一種體裁,類似於我國唐代的“傳奇”。較著名的還有《竹取物語》、《落窪物語》、《平家物語》、《伊勢物語》等。《竹取物語》中輝夜姬的故事在日本更是婦孺皆知。
《源氏物語》在日本開啟了“物哀”的時代,在這以後,日本的小說中明顯帶有一種淡淡的悲傷。而“物哀”也成為日本一種全國性的民族意識,隨著一代又一代的詩人、散文家、物語作者流傳了下來。
作者簡介:
源氏物語的作者是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94…1192)的著名女作家紫式部(973-1015),紫式部本姓藤原,字不詳。按照日本古代婦女沒有名字的慣例,紫式部只是後人給她寫的作品上加題上的名字。因其長兄任式部丞,而當時宮中女官往往以其父兄的官銜為名,以顯其身份,所以稱為藤氏部;後來因她所寫《源氏物語》中女主人公紫姬為世人傳誦,邀改稱紫式部。作者生率年月不詳,普遍認為是生於978年,死於1015年。紫式部出身於充滿書香氣的中等貴族家庭,是一位極富才情的女子,其祖父等輩及兄長都是當時有名的歌人,父親更是長於漢詩和歌,對中國古典文學頗有研習。作者因此自幼得以隨父學習漢詩,並熟讀中國古代典籍,她不僅對白居易的詩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十分了解佛經和音樂,這就是為什麼我國讀者讀《源氏物語》時,很容易感到是在讀一部中國古典名著的原因之一。紫式部家道中落,曾給一個官吏做過小妾,丈夫去世後,依賴父兄生活,寡居十年。後進宮做了彰子皇后的侍讀女官,這篇小說就是她寫給皇后供天皇消遣的讀物。因為有宮廷生活的直接體驗,對當時日本貴族階層的淫逸生活及男女間的情愛之事有全面的瞭解。加上作者內心細膩、敏感,所以《源氏物語》讀來令人感動,就彷彿一部古典靜雅而又美麗哀輓的“言情小說”。
正文
第一章 銅壺
且說天皇時代,某朝後宮妃嬪眾多,內中有一更衣。出身微寒,卻蒙皇上萬般恩寵。另幾個出身高貴的妃子,剛入宮時,便很是自命不凡,以為定然能蒙皇上加恩;如今,眼見這出身低微的更衣反倒受了恩寵,便十分忌恨,處處對她加以誹謗。與這更衣地位同等的、或者出身比她更低微的更衣,自知無力爭寵,無奈中更是萬般怨恨。這更衣朝夕侍候皇上,別的妃子看了自然都妒火中燒。也許是眾怨積聚太多吧,這更衣心緒鬱結,便生起病來,只得常回孃家調養。皇上見了,更是舍她不下,反而更加憐愛,也不顧眾口非議,一心只是對這更衣佝情。此般寵愛,必將淪為後世話柄。即便朝中的顯貴,對此也大都不以為然,彼此間時常側目議論道:“這等專寵,實在令人吃驚!唐朝就因有了這種事而終於天下大亂。”這內宮的事,不久也逐漸傳遍全國,民間聽了怨聲載道,認為這實在是十分可憂的,將來免不了會出楊貴妃引發的那種大禍。更衣處於如此境地,苦惱不堪,內心也甚為憂懼,唯賴皇上深思,尚能在宮中謹慎度日。
這更衣早已謝世的父親曾居大綱言之位。母親也出身名門望族,眼見人家女兒雙親俱全,享盡榮華富貴,就指望自己女兒也不落人後;因而每逢參加慶弔等儀式,她總是竭盡心力、百般排程,裝得十分體面。只可惜朝中沒有重臣庇護,如若發生意外,勢必無力自保,心中也就免不了感到淒涼。
或許是前世的因緣吧,這更衣卻生下一容貌非凡、光彩如玉、舉世無雙的皇子。皇上得知後,急欲見這孩子,忙教人抱進它來一看之下,果是一個清秀異常的小星子。
大皇子為右大臣的女兒弘徽殿女御所生,母家是尊貴的外戚,順理成章,他自然就成了人人愛戴的東宮太子。論相貌,他卻不及這小皇子清秀俊美。因此皇上對於大皇子,儘管珍愛,但相比之下總顯得平常,而對於這小皇子,卻視若掌上明珠,寵愛無比。看作上無私予的寶貝。
小皇子的母親是更衣,她有著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