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部分

“辭別仙演情未了,花都途速皆此徑。”宰相帶來的京中土產,頗富意趣。源氏公子甚為感動,便以一匹黑駒回贈,告道:“罪人贈物,恐有不吉,本不欲敬奉。然‘胡馬依北風’而嘶,此物亦知懷戀故土啊!”這是一匹稀世寶馬,宰相極為珍貴,忙將隨身所攜祖傳名笛贈與公子,以作“臨別紀念”。因恐他人謠言,二人只得就此分手。

日漸升高,離愁別恨,俱上心頭。宰相頻頻回首,心亂如麻:“此去何日再見?感道就此長另收"公子佇目凝望,忍痛答道:

“鶴上九霄回首看!我身明淨似春陽。蒙罪搞成,雖是怨屈,然身已玷汙,就算古之聖賢也難照舊與人為伍。我是何人,豈敢再度痴心京華夢?”宰相答道:

“弧鶴翔空雲路吉,追尋舊侶咦聲哀。”宰相去後,源氏公子木勝孤寂悲涼,日夜蹩額鎖眉,鬱郁消沉。

三月初一恰為已日。其中有晚事之人勸道:“今日是上已,公子身蒙禍難,不妨前往修模。”源氏公子遵勸去海邊修楔。請幾個路過的陰陽師來,叫他們舉行拔楔。陰陽師將一大草人放進一隻紙船,送入海中,讓它隨波飄逝。源氏公子見了,頓覺自己正如這單人,便吟詩道:

“我似芻靈浮大海,身世浮沉命堪悲。”天光雲影下,公子賦詩吟誦之姿容儀態,頗具韻味。是時風和日麗,水波不興,海天茫茫。京華舊事,如今境遇,及渺渺未來,次第攢積於胸,不禁自語:

“我罪本是莫須有,天地神明應解憐。”

投楔尚未結束,忽然風雲突變,天地黯然。一時電閃雷鳴,地動山搖。眾人皆驚惶失措,欲逃回去,卻來不及取斗笠。立時足不履地,狂奔返邪,費盡九力才逃回旅礎。尚驚魂未定,道:“如此暴風雨,未曾見過。以前亦曾起風,但總有預兆。如今突如其來,實在怪異!”雷聲仍轟響不止,雨點落地聲沉,力可穿石。眾人驚恐不安,嘆道:“照此下去,世界要毀滅了!”唯源氏公子沉著冷靜地坐著誦經。

薄著時分,雷電稍息,惟風至夜肆虐橫行。夜深,雷雨皆停。許是勤心誦經修佛之功吧!眾人相互告道:“倘這雷雨肆行不止,我等定被浪濤捲去!此乃海嘯,能在瞬息間害人。先前傳聞,未敢相信,至個目睹,真是駭人!”

黎明前夕,眾人方漸漸酣眠,公子亦稍息入寐。忽見一陌生面孔,撞進屋內,怒氣衝衝道:“適才大王召喚,為何不到?”便四下裡找尋源氏公子。公子驚醒,暗自思忖:“早聞海龍王最喜俊美之人,想必相中我了。”心中不勝恐懼,急欲返去。

第十三章 明石

卻說連日以來,風雨雷電肆行不止。源氏公子傷心煩憂之事甚多,終回頹廢悲懼,不能自拔。便想道:“這可如何是好?如此蒙罪之身,若因天變而逃回京都,豈不更將貽笑於人?不如就近隱跡深山吧!”繼而轉念:“如此輕率之至,後人必笑我畏於風暴,才做出此舉。”故而躊躇不定。夜夜夢中,那怪人的影子總糾纏不休。

天空烏雲密佈,長久不去。淫雨罪案,不絕於日。京中亦沓無音信,公子深心牽掛,傷感道:“莫非我來世一遭,就此絕跡麼?”此刻暴雨傾盆如注,戶外渺無行跡,故京中音訊更不可知。忽然,從遠處閃出一人影,渾身透溼,模樣殊怪。待此人走近,方知為二條院紫姬所遣。倘於路上遇見,必定疑心為鬼。如此下僕,若在先前定然即刻逐去。躬親接見下僕,他定以為恥。而今源氏公子卻甚覺可親,心緒已大異於往昔。此人從貼身內衣中掏出紫姬信函,上書道:“連日淫雨,片刻不息。層雲密佈,長空如蓋,遙望須磨,難辨東西。

大雨閨中熱淚湧,浦上狂風肆虐無忌。此外宮中諸事,—一俱告。無限孤寂傷悲,莫可勝述。源氏公於閱罷此信,淚如泉湧,直如“汀水驟增”,不覺雙眼昏花模糊。

使者稟報:“此次暴風雨,京中亦疑為木祥之兆。為此,宮中已舉行仁王法會。風雨塞阻,百官皆居置府中,政事姑且告停。”此人口舌笨拙,言語含糊。意欲詳知京中近況,源氏公子只得召他近身,細細盤問。聽得他答道:“大雨日夜不息,狂風頻頻肆虐,已綿綿數目。如此可怕天氣,京都絕無前例。冰雹大塊下落,幾乎穿透地層。雷聲驚魂動魄,毫無止息,皆未曾有過。”說時驚恐畏縮不已,更增人煩憂。

源氏公子暗想:“此災若再延續,恐天地將要滅絕廣次日破曉颶風驟起,惡浪滔天,海嘯滾滾奔騰,轟鳴之聲響徹霄漢,摧枯拉朽。加之電閃雷鳴,恐怖之至,無以言喻。眾位隨從,無不丟魂失魄。相與悲嘆:”我等前世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