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方行。
“善哉,善哉!”那通臂猿猴悄然離開了猴群,卻是未來佛祖奉命親至,激發猴王道心。只見彌勒佛祖用手一指,一朵金蓮虛影落在竹筏之上,任憑東海之上波濤洶湧,卻傷不得那竹筏半分。
“南無阿彌陀佛!該是時候去找四海龍王了!”東來佛祖微笑地看著美猴王離去的身影,笑呵呵地東海之中而去。
隨後,四海龍王各自操縱海水浪花,菩提祖師施展法術,縮短距離,先將猴王送去南瞻部洲。這猴王在南部瞻州廝混了數年,倒也學了些仁義禮智,不過他所期望的長生之術並沒有人能傳授。
猴王失望之下,離開了南部瞻州,又是菩提祖師施法縮短距離,四海龍王鼓動海水,將其送至西牛賀洲。
話說美猴王登岸遍訪多時,見山而入,意欲尋訪有道,但卻時常誤入妖魔洞中,若非其身上氣運充足,早就化為妖魔腹中之食。
雖然招惹百般挫折,但是猴王並沒有放棄。
“善哉,善哉!”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欣喜的長頌一聲,一揮拂塵,道韻波紋盪漾開來,天翻地覆,滄海桑田。祖師道:“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既然有緣,今日合該你我師徒二人見面!”
這猴王心有所感,回身一望,只見高山秀麗,林麓幽深,其上一股獨特的氣息流轉不休,與之前那些妖魔鬼怪所居大不相同。
“造化,造化!”猴王喜得抓耳撓腮,已經忘了之前身後乃是一片空地,“此地定然是有得道的真仙,合該去拜訪一番!若是能學個長生之法,也算是對得起我多年奔波勞碌!”
猴王立刻上山,路途之間遇到一樵夫,乃是菩提祖師再此處收下的大弟子,如今特意為他引路。
猴王聽聞附近果然有大德,喜不自勝,要與樵夫同往,被拒絕之後,問清路途,出得深林,找上路徑,過一山坡,約有七八里遠,果然望見一座洞府。
猴王定睛望去,見崖頭立一石碑,約有三丈餘高,八尺餘闊,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原來是個心字!”畢竟乃是靈明石猴,心思聰慧,心中讚歎一聲造化,知道對方乃是大神通者,也不曾敲門,先是跳上松枝梢頭,摘松子吃了充飢。
斜月三星洞之中,菩提祖師見猴王如此姿態,心中感嘆一聲本性難移,下定決心要嚴厲管教猴王。
菩提祖師遂喚來一名童子,吩咐道:“門外又來了個求仙問道之人,你且引他入內。”
童子領命而去,不多時已經來到門外,引猴王入內去見祖師。直至瑤臺之下,見那菩提祖師端坐在臺上,。有詩為證: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齋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美猴王一見,立刻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道:“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
祖師一番詢問,見其果然求道之心甚堅,遂收為弟子,賜下姓名曰:孫悟空。
猴王得了祖師賜的名姓,大為高興,連連翻了幾個跟斗,隨後跪下叩拜祖師:“師父慈悲,今日方知弟子也有長輩矣!”
菩提祖師微笑點頭。
正是:鴻蒙初闢原無姓,打破頑石需悟空。
因為孫悟空渾身獸性,不通人性,因此祖師命大眾引孫悟空出二門外,教他灑掃應對,進退周旋之節,眾仙奉行而出。
悟空到門外,又拜了大眾師兄,就於廊廡之間,安排寢處。次早,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閒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在洞中不覺已然過了六七年。
暗中觀察悟空的菩提祖師將其所作所為看在眼裡,喜在心裡,見其果然已經靜下心來,遂決定開始傳他本事。
第211章 猴王學藝歸來,悟空打死魔王
這一日,菩提祖師登臺**。這菩提祖師乃是聖人分身,不僅精通佛家之理,對於道、儒二教也頗有研究。只見祖師講道說禪,三家配合同講,當真是天花亂墜,地湧金蓮。門下一眾弟子個個聽得是如醉如痴,樂在其中。
孫悟空初聞至理,喜不自勝,不經意間又犯了猴性,抓耳撓腮,眉花眼笑。
菩提祖師看見,知道是他識得至理,心中高興,遂假意發問,一番問答之後,以戒尺打了孫悟空頭三下,關閉前門,徑直往內室而去。
此時臺下聽道眾人俱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