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記者:在鳳凰工作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裡?

楊錦麟:鳳凰讓你很難拒絕。普通人不能相信一個普通公司的職員,一天的工作量會如此繁重,我一天最多的時候做過5檔節目。準備《有報天天讀》,我到辦公室就進入了報紙的海洋,很累,但我樂此不疲,這不是一個個案,在這裡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可能是鳳凰人的“通病”。鳳凰的條件其實是很一般的,談不上好,談不上最差,三臺機子一個人,這在大陸是很難想象的,但在這裡我自己找到一個增值的機會,透過跟這個平臺的連線,我還能為這個社會做點事,這個我很滿意。另外一點鳳凰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寬鬆,每天的編輯完全我個人支配,24分鐘完全是我個人的想法,到今天為止,沒有人暗示或者明示說你應該怎麼樣。當然作為公司的一員,這個平臺不是你個人所有,是幾百人所有的,如果只是滿足個性的張揚,不兼顧訊號落地的國家地區政治上敏感的東西是不行的,需要拿捏和把握。

記者:《有報天天讀》欄目組有幾個人?

楊錦麟:我聽說有的媒體一個讀報節目有36個人的編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們只有兩個人,目前為止,3/4的報紙都是我自己挑選,我希望配一個助手,公司常常派新手來我這裡,一段時間又抽走,我希望公司不要把我這裡變成輪訓新人的地方,呵呵。

記者:人這麼少嗎?那您的工作一定很辛苦。

楊錦麟:原來有個主編,幹了一年半不幹了,讀神學博士去了。他跟我說工作太累,假期太少,他要把他一年一半的休息時間到山區去傳教,他是個執行力很強的香港人,平時非常敬業,但他的選擇我是理解的。鳳凰很奇怪,來自各地的華人帶進了不同的文化,正是這些繁星點點匯總成了鳳凰的企業文化。我的工作確實很有壓力,但這是我應該做好的,因為按照我與鳳凰的合約,我打一份工拿一份薪水,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我不是鳳凰的股東不是管理層,我是僱員,我不是鳳凰的主人,我是它的參與者,我是它的客人,但卻沒有做客的心態,做客沒有做得這麼累的,究其原因是在契約的名義下,其實鳳凰滿足我的是超越了物質層面上的東西,那就是我的理想,我生性愛打抱不平,我的理想是讓更多人活得更好,我是想幫人的一個人,《有報天天讀》成全了我,我起碼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多釋出一些有益的資訊給別人。但經常幫不了,要插播廣告。(笑)

我每天讀什麼報?怎樣讀?沒有人來跟我研究

記者:您選擇資訊的標尺是什麼?

楊錦麟:這個節目有很多個性的東西,面對同樣的資訊,每個人的挑選都會不一樣,我就挑我覺得重要的,但是人家喜歡我挑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根據我對新聞的解讀,我當天的新聞這麼排,我主觀的挑選沒有受到任何干預就傳播出去了。我每天讀什麼報?怎樣讀?沒有人來跟我研究。只有我和助手兩個人,我每天自己去影印自己讀的報紙,影印完讓他具體編排處理,編輯整理之後我要不斷地看,只有我自己才能知道怎麼解讀。沒有稿,沒有提詞器,所以點題那個字有的時候是邊讀邊講出來的。這是新聞事件的解讀,不一定很英明很高階,但是提供給人家一個參考。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楊錦麟(2)

記者:那你仰仗的是自己的閱歷?

楊錦麟:鳳凰的節目首先是快餐制,不容思索,不由分說。如果遇到一下子判斷不出來的,我會有保留,可惜我沒有時間去沉澱。這不是一個思想性很強的節目,這是一個資訊性的節目。我靠的雖是閱歷,但每天還在不斷學習,天天看報紙,不斷提煉和抽象,而且我堅持撰寫專欄文章,每週保持七千字的文字量,對知識進行及時的吸取、歸納和總結。

我對自己的定位是新聞從業人員

記者:你一直提到“契約”一詞?

楊錦麟:不同的價值體系有不同的境界。鳳凰散發對國家、民族的熱愛和責任,但鳳凰作為商業媒體立足香港,又遵守了“合約精神是基本點”的商業規則,將激情和契約融合在一起。我到任何一個媒介工作都會簽約,但是我沒有歸宿感,打工嘛。但鳳凰讓我有這種感覺,它是宣洩的管道,給予了我表達言論的機會,我滿足了,要求不高。我又不是李嘉誠,掙那麼多錢幹嗎?我喜歡這裡,生活在“資訊”的大氣場裡,我過去的同行,都羨慕死我了。

記者:做電視讀報人使您成為明星。

楊錦麟:我到目前為止不覺得自己是一個明星,我對自己的定位是新聞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