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玉斗擊破,發怒道:〃哎,小子不足與謀事。奪上將軍天下者,必定是沛公其人。我輩人等的將來,難逃做奴隸、當俘虜的命運。〃
劉邦回到軍中,立即誅殺曹無傷。
八項羽廢懷王之約
項羽清楚地知道,如今的自己,功高不僅震主,早已震動天下,挾如此無賞之功,舉世已經沒有可以行賞之主了。
鴻門開宴以前,項羽和劉邦已經談判講和,講和的條件相當苛刻:劉邦將咸陽及關中移交項羽,投降劉邦的秦王嬴嬰、秦朝的官吏和軍隊,全部交由項羽處理,劉邦只領本部人馬,暫駐灞上,隨同聯軍各部一樣,統一聽從項羽的指揮。鴻門宴上,項羽之所以不殺劉邦,除了種種人際和情緒上的因素而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劉邦完全接受了項羽提出的講和條件,做了最大限度的隱忍屈服。項羽和平解決劉邦問題,掌握了所有軍隊的指揮權以後,由戲水鴻門進入秦都咸陽。
▲虹▲橋▲書▲吧▲BOOK。▲
第117節:第八章秦帝國的崩潰(15)
項羽進入咸陽以後,首先殺掉秦王嬴嬰,誅滅嬴姓宗族,斷絕了遠古以來秦王室的血脈。他實施報復,比照當年秦軍攻佔諸侯國後的做法,掠取秦朝宮室的財寶婦女,焚燬咸陽宮城殿堂,對未完工的阿房宮和始皇陵的龐大建築,也徹底加以破壞。史書稱大火伴隨項羽毀滅秦都的行動,延續三個月之久。
謀士韓生曾經勸說項羽定都關中。他以為關中阻山帶河,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四面有險關可守,最具戰略地理位置。然而,新安坑殺秦軍降卒以後,項羽已經失去了在關中立足的民意。入咸陽以來,毀壞秦朝宮室陵園,無意在關中滯留的意向,已經明確。項羽是楚國貴族,性情青年,他懷土戀鄉,功成名就之後,一門心思希望早早榮歸故里,告祭先祖,成了他抹不開、消不去的情結。他竟然以〃富貴不歸故鄉,宛若錦衣夜行,無人曉得〃為理由,將韓生的重大戰略建議,草草打發回絕。韓生退出來後,感慨萬端,忍不住冒出一句話來:〃人說楚國人暴躁,宛若猴兒戴帽,人模人樣持不得久,果不其然。〃此話傳到項羽耳裡,項羽當即下令將韓生扔在鍋裡活活煮死。他始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衝動。
施行了對於秦都的破壞,報復了秦滅祖國的深仇大恨之後,項羽開始著手處理戰後問題。戰後的首要問題,就是對於秦國的處置。按照懷王之約,先入關中者王秦,劉邦應當做秦王。定約之初,懷王拒絕項羽的主動請纓,派遣劉邦入關,將唯一稱王的可能交付給劉邦,項羽由此對懷王和劉邦兩者皆有不滿。劉邦閉關拒守,引來項羽的憤怒和猜忌。鴻門宴和解,雖然沒有殺劉邦,但對劉邦的猜疑和防範是未曾消除的。不讓劉邦王關中,已經是項羽的既定方針。項羽派人到彭城向懷王報告滅秦大功告成,請求根據殷墟盟誓的約定,分割關中分王秦國的三位降將,對於劉邦等其他將領,考慮另作封賞云云。項羽請示懷王的真意,表面上是請求廢棄懷王之約,便宜處理秦國問題,其更深的意圖,是試探懷王朝廷對於新形勢的認識和反應,特別是對於自己的態度。
懷王從來不信任項羽。他拒絕項羽入關攻秦的請求,事先斷絕項羽成功稱王的路,是出於主動的防範。項羽殺宋義奪軍,懷王被迫承認既成事實,任命項羽為上將軍,是出於無可奈何。項羽降下秦軍,約許章邯為雍王,對抗懷王之約,懷王沉默無語,無可奈何是無可奈何,已經有了消極的抵抗。如今,項羽正式請求譭棄懷王之約,懷王雖然還是無可奈何,卻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按照先入關中者王秦的約定執行〃,回答非常堅決,大概已經感到無路可退了。
我們已經交代過,懷王之約,是懷王即位以後制定的天下公約和戰略規劃,也是以楚國為盟主的反秦陣營的未來行動綱領和計劃藍本。懷王之約規定:一,反秦戰爭的基本目標,是復興六國,誅滅暴秦。六國復國,就是復興被秦國所滅的楚、齊、燕、韓、趙、魏六國;誅滅暴秦,就是六國聯合、以楚國為盟主聯合作戰。二,六國政權的建立,正統在於王政復興,恢復被暴秦所中斷的各國舊王族的政治權力。三,暴秦政權必須被摧毀,秦國將予以保留,新的秦國王政,由首先進入關中、摧毀暴秦政權的功勞者出任。懷王之約,一方面是對當時已經形成的六國復國、各國王政復興的天下政局之肯定和確認,透過扶持和肯定六國的王政復興,杜絕各種實力人物擅自稱王的野心。另一方面,對於群雄並起中,最有野心和實力的人物,懷王之約用秦國王位虛位以待,做了正面而富有誘惑的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