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著想,不如一起誅殺縣令,在本縣子弟中選擇可以守衛家鄉的人立為縣令,響應諸侯共同反秦,如此一來,家室可以保全,地方可以安堵,云云。沛縣吏民,多是劉邦、蕭何、曹參的故舊和屬吏,得到劉邦的帛書後,裡應外合,殺死縣令,開城迎接劉邦一行。

開城以後的沛縣,馬上面臨重新建立沛縣政權的課題。以當時的沛縣形勢而論,大概是三種力量左右政局:其一是以蕭何和曹參為代表的沛縣舊政權的中下級官吏,其二是沛縣地方的父老豪傑,即民間政治勢力,可以舉出名字來的有王陵和雍齒,其三就是劉邦從芒碭山帶來的近百人的隊伍,主要是沛縣出身的年青人。蕭何和曹參是縣吏中的頭面人物,地位高,人緣廣,組織能力強,算是很好的人選。不過,二人都是文法之吏,輔佐型的人物,長於在既有的組織中行動,再說二人家族大,顧慮也多,不願意承頭起事。王陵是沛縣有數的豪民,民間遊俠社會的領袖,他從來視劉邦為小兄弟,對於蕭何曹參類的沛縣屬吏,也是不大放在眼裡,承頭主事,他敢當敢幹,絕不會推辭。不過,王陵不曾出任過官府吏職,不是沛縣屬吏圈子裡的人,役吏們對他有戒心。王陵性格又過於鯁直,是炮筒子,辦事直槓槓,說話嗆死人,託付事情可靠,領導眾人求活路怕是不行。推來選去,大家還是覺得劉邦合適。劉邦曾經做過泗水亭長,是武吏,雖然地位在蕭何、曹參之下,畢竟是舊日沛縣吏圈子裡的人物,役吏們易於接受。劉邦過去是遊俠,兄事過王陵,在江湖民間有交往浪跡;如今陳王麾下的魏國名士張耳,當年算是劉邦的門主,由劉邦主事,與內外的民間豪傑便於溝通。況且,如今是舉縣造反求生存,沛縣地方萬千老老少少的身家性命,都繫於起事後行動的成敗;沛縣人中,劉邦最早在秦政權的體制外拉起隊伍,武裝割據一方山頭,做了草莽英雄,他敢做敢當,由他來領頭,最能為各方接受,無疑是最佳選擇。經過議論協商以後,大家一致推選劉邦為首領,主持沛縣軍政大事。

劉邦做了例行的辭讓以後,接受了推舉,出任首領,重新組建沛縣政權。劉邦首先明確起事的大義名分,響應陳勝張楚政權,在張楚的名義下舉縣武裝反秦。他襲用楚國的制度,建立楚制的沛縣政權,自己出任長官沛公,以沛公的名義,在全縣動員徵兵,正式組建軍隊。沛縣是大縣,人口在一萬戶以上,劉邦完整地接受了秦王朝沛縣的政權組織,得到沛縣地方父老民眾的一致支援。徵兵動員的結果,他組織起一支二三千人的軍隊。這支軍隊,都是沛縣人,以地緣結成,號稱沛縣子弟兵,成了未來的劉邦軍團的核心、漢帝國政權人事的根基。初期漢帝國政權的大臣閣僚,多是這批豐沛故人。

。←蟲←工←橋書←吧←

第58節:第四章天下亂了(13)

八〃亡秦必楚〃的真意義

秦末歷史回到戰國,歷史進入後戰國時代,類似列國並立紛爭,諸子百家、遊俠豪傑重現,王業…霸業…帝業轉移的種種歷史特點,延續變遷約有六十年之久。

陳勝大澤鄉起兵、項氏會稽起兵和劉邦沛縣起兵,是決定秦楚漢間歷史動向的三件大事,後來歷史的發展,大體由陳勝、項羽和劉邦三位英雄主導。這三個人,都與楚國有著緊密的關聯。戰國末年流傳一時的讖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由此可以得到索解。

陳勝建立張楚政權,開創誅暴滅秦的大業;項羽消滅秦軍主力,決定秦亡的命運,奠定分割天下的基礎;劉邦攻入關中,迫使秦政府投降,最終成就帝業。司馬遷綜述這一段歷史說:發難反秦,由陳勝開始;暴厲滅秦,出於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成就帝業,則是劉邦。五年之間,天下政局的主導遞次嬗變於三人,自開天闢地以來,天命之授受移轉,未曾有過如此急切。《史記》將陳勝的一生入於王侯世家,將項羽和劉邦寫入帝王本紀,無一不予以高度的評價;司馬遷又著〃秦楚之際月表〃,將從秦末之亂到漢王朝建立之間的這一段歷史,視為秦楚之際,強調的是楚國楚人在秦末歷史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

陳勝是南陽陽城人,吳廣是陳郡陽夏人,他們在大澤鄉起義。這些地方,戰國末年都是楚國的領土;隨同陳勝、吳廣起兵的九百戍卒,也都是出身於楚國地區的貧民;陳勝所建立的政權號為張楚,取〃張大楚國〃的意義。項氏是楚國的名門貴族,封地在陳郡項縣,後遷徙到泗水郡下相縣;項梁、項羽起兵於會稽郡吳縣,都是楚國的舊土。隨同項氏的八千江東子弟兵,也無一不是楚人。項梁後來擁立懷王,復興楚國王政;項羽統領楚軍殲滅秦軍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