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二章秦帝國的民間暗流(10)

歷史不僅是往事的記錄,也是對於往事的解讀。作為一種歷史學的解讀,張良是信奉黃老道家的人,黃老道家是假託黃帝和老子為始祖的新道家學派。假託黃石現身的老者,大概是戰國末年黃老道家的一位智慧的傳人。黃石公當是齊國濟北谷城人,齊亡以後,避難遷居下邳,雖說是隱居,卻密切關注天下形勢。張良來到下邳,他的身世來由、一舉一動,都在黃石公的眼目中。張良是韓國貴胄後裔,韓滅以後,他主謀刺殺秦始皇,驚天動地。在秦政府眼裡,張良是死罪要犯,宛若今天美國政府眼裡的本拉登;而在六國舊人的眼裡,張良是天地英雄。以黃老智者的黃石公看,英雄張良,宛若璞玉尚需雕琢。刺殺秦始皇,不過是恩怨發於個人的匹夫之勇,而為祖國復仇的大業,其根本在於推翻暴秦,恢復故國。行事偏離根本,逞意氣於一搏,正是年輕氣盛、少年方剛的血氣。若要成就大事,尚需要加以打造磨練。就性情而言,強權暴政之下,首先要能夠韜晦隱忍,等待時機;就行事而言,復國滅秦,一定是有組織的軍政大事,需要相當的智慧謀略,兵法政略的學習正是眼下的要事。黃石公自感年事已高,有意將自己密藏多年的兵書託付於張良。他用忍耐試探,一而再再而三地委屈張良,良苦用心,意在磨練英才。

黃石公交付給張良的《太公兵法》,就是假託姜太公名義的古代兵書系列,至今流傳於世的,有《黃石公三略》、《陰符經》和《六韜》。我通讀三部太公書,感嘆有加,張良後來輔佐劉邦平定天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的智慧謀略,正是淵源於《太公兵法》。據說張良修得《太公兵法》以後,說與別人聽,都沒有反應,說與劉邦聽,劉邦馬上覺得好,當即一一實行。由不得張良感慨:〃沛公殆天授。〃從此不願意離去。天授天授,上天所授與也。張良的聰明智慧,是上天所授;劉邦的英斷決行,也是上天所授。上天又假手黃石公和《太公兵法》將二人連線在一起,打造出君主和帝師、主帥和謀臣的天作之合。

我讀《六韜》之《文韜·文師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武韜·發啟篇》:〃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獸,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共濟,濟則皆同其利,敗則皆同其害。〃大有豁然開朗之感。多年以前,我在考察劉邦集團的時候,曾經提出〃共天下〃的理念,即共同所有、公平分配天下權益的意識,是劉邦集團的原則和共識;劉邦集團之所以能夠取得天下,新建的西漢王朝之所以能夠克服秦始皇的絕對專制皇權,發展出一種新型的有限皇權,其思想根源就在這裡。

劉邦集團〃共天下〃的理念,是由張良提出來的。公元前202年,劉邦和項羽決戰陔下,張良正式向劉邦提出,只有君主能夠與諸侯臣下〃共天下〃,才能上下內外協力,擊敗項羽,取得勝利。劉邦接受了張良的建議,與各國約定共同分配天下權益,終於集結諸侯國聯軍,一舉擊敗項羽。當時我考察這段歷史時,致力於共天下理念對漢王朝政權影響的追究,未遑探索共天下思想的來源。眼下如今,當我為黃石公賜書張良再次通讀《太公兵法》時,意外尋跡到共天下理念的思想來源,釋然之餘,得到一種由人及書、由書及人、思想推動歷史、歷史啟發思想的融通關聯。

信哉《太公兵法》,大哉共天下理念,其存在和影響,綿綿不絕於二千年後的今天。

七劉邦見秦始皇

在秦末戰國復活的大潮中,劉邦之所以不甘於為王,一心一意要做皇帝,其中的因素之一,就是因為秦始皇是早就建樹於他心中的偶像。他要像秦始皇一樣君臨天下,在萬人觀瞻的車馬出行中體驗人生的滿足。

在秦帝國時代,劉邦不過是區區泗水亭長,同帝國千萬編戶齊民、數以萬計的小吏卒史一樣默默無聞於世。秦始皇獨尊於天下,他當然不曾知道劉邦是何許人也,劉邦的存在也不會對他有任何影響。不過,對於劉邦來說,他每天都生活在皇帝的威嚴權勢之下,秦始皇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值得歷史學家格外注意的是,劉邦曾經在咸陽目睹過秦始皇的丰采。這次偶然相遇,不僅給劉邦留下了永遠不曾磨滅的印象,而且深刻地影響了將來的歷史程序。

。←蟲工←木橋 書←吧←

第27節:第二章秦帝國的民間暗流(11)

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秦始皇嫌咸陽人口多,宮殿小,於是大興土木,在首都咸陽南郊修建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