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部分

光頭他們出了什麼變故?

我連忙伸手去探他的氣息,好在還沒有斷氣兒,伸身上也沒有明顯的外傷,也不知是怎麼暈過去的,當即,我只能先帶他回山洞。

進了山洞,我弄醒豆腐,也顧不得跟他解釋,讓他開了水壺,給這機關手灌了些清水,又是掐人中,又是敲背心,半天人才緩過氣來,咳嗽了幾聲,悠悠轉醒,語氣虛弱的說:“哎喲……我、我這是在哪兒?”

豆腐將腦袋湊過去,說道:“我是牛頭,他是馬面,我們倆帶你回老家。”

機關手眨了眨眼,哪裡會上豆腐的當,呻吟幾聲,道:“我明白了,二位想必是陳兄弟和竇兄弟,幸會幸會。”

豆腐想嚇唬人,結果人完全不上當,他有些挫敗,問道:“你怎麼認識我們倆的?”

機關手說道:“衛兄弟說了,如果遇上兩個男的,一個面冷,一個面熱,一個冷靜睿智,一個胡鬧不靠譜,肯定就是你倆。”說完看著豆腐,道:“竇兄弟啊,你也太不靠譜了,就算你長得像牛頭,這位陳兄弟也不像馬面啊。”

我聽完,對此人好感大增,說道:“看這位老哥就是明白人,你大半夜的,急匆匆上山頭,又忽然暈倒在地,究竟出了什麼事?”

機關手猛的一拍額頭,道:“出事了,衛兄弟他們三個被困住了,我這不是逃出來搬救兵嗎?”被困住?我心中一驚,心說莫非衛光頭他們已經進了古墓?怎麼會被困住?這麼一想,我不禁道:“就算是有機關,有你在,也應當無事,他們是怎麼被困住的?”

機關手神情急切起來,立刻跟我們兩人說起了事情的原委,我和豆腐聽完,只覺得目瞪口呆,沒想到山中竟然還有如此離奇古怪之事。

第六十七章 追蹤

全文字更新,TXT下載,盡在 掘書庫 。zladys。

衛光頭此行,一共帶了三人,機關手姓馮,道上人稱‘馮鬼手’,一雙機關手出神入化;另一人身手了得,擅長使用一柄鋼刀。

這鋼刀,據說還是一件辟邪的古物,不管是用來砍人還是砍粽子,都是得心應手。其主人是個倜儻利落的漢子,叫呂肅。據說他祖上還是民間抗日英雄,祖傳鋼刀絕技,當年用那把鋼刀,砍死過不少鬼子,傳到這一輩,不知為何走上了挖蘑菇的路。

第三個人叫羅德仁,沒什麼特別的本事,但此人心思很靈敏,足智多謀,憑藉著他的聰明,已經在道上混了十來年,大有名氣。

當時,衛光頭接到訊息,此次行動被一夥兒條子給盯上了,原計劃是帶著我和豆腐一起走,後來不得不四人臨時啟程,未免手機被監控,因此事後連手機都沒有用。

幾人喬裝打扮,改頭換面,由衛光頭靠著鬼王遇龍杯裡的資訊,帶著三人一路往鳳嘴村而去,這一路的艱辛自然不必說。

三人在白天到達了鳳嘴村,那是個早已經破爛不堪,連正經房屋都沒剩下幾間的古村。與其說是村,到不如說是遺蹟好一些。

這四人自然不懂得什麼望氣發墓,因此要想找到墓的準確地點,就得下探鏟摸索。當然,山頭那麼大,也不是瞎摸索,否則到處打洞下鏟,那得打到猴年馬月?

下探鏟找墓,不是到處打洞碰運氣,而是要結合歷代的葬俗來判斷下鏟的大體位置。

自漢代以後,就有葬山不葬頂,埋坡不埋嶺的葬俗,包括現在都一直沿用。

中國的葬俗,繁複雜多,涉及廣泛,非一語可以言說,但總歸起來,也有一套規矩,這些規矩被盜墓賊千年總結下來,形成了鐵一樣的定律。

這個在行業內有句口訣:春秋戰國山頂找,秦漢皇陵山嶺撈;東漢南北在山腰,隋唐粽子坡下寢,明清見氣就起靈。

這句口訣流傳廣泛,意思很明確:春秋戰國的墓,埋在山頂高處,秦漢則在山嶺,講究開山為陵。東漢和南北魏晉時期的墓葬,大多埋在山腰;隋朝、唐朝至宋朝,則一般在山腰坡下面。

明清時期,墓葬形式更為廣泛,對於具體地點就沒有那麼死板,遇見好穴就下葬,但總體來說,還是遵從‘葬山不葬頂’的原則。

這幾句盜墓賊千百年來總結出的口訣,在第一次‘招安’後,緊跟著便傳入了考古隊,並且廣泛運用,屢試不爽,氣的盜墓賊一個個咬牙切齒。

四人到達鳳嘴村時是白天,盜墓挖蘑菇,一般都是趁著夜間幹活,好避開人。但這深山裡,沒有人煙,也不用忌諱,幾人立刻開始找墓。

遵從葬山不葬頂,埋坡不埋嶺的葬俗,幾人將這個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