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軍營遭襲對於留守的大食兵造成了不小的震動,謹慎的派出了一隊步兵和騎兵相呼應的人馬對唐兵進行驅逐。
不過,他們幾乎沒有與裝備火器的神武軍進行正面作戰的經驗,僅僅第一次試探就被打了個稀里嘩啦。加之戰場上濃煙彌補,不辨東西,為了防止中圈套,不得不選擇了撤兵,退守營寨。
只要唐兵沒有突入軍營,一切就沒到最壞的關頭。
當馬赫迪得知了這個令人掃興的訊息時,他不但沒有動怒,反而覺得一陣輕鬆。
因為唐兵如此表現,正說明了他們在意自己戰術的改變,希望以此來拖住大食主力的後腿。
那麼按照正常的思維模式,唐兵越不希望他們做的,就越要去做。
經過了數日的思考之後,馬赫迪覺得,與其這樣乾耗下去,不如將唐人的軍隊從軍營裡引出來,在野外痛痛快快的打一仗。
實際上,對峙的這將近一個月時間裡,唐朝所謂的神武軍幾乎沒怎麼露過面,和大食軍隊周旋摩擦的,一直是附庸軍。
多達上百次的衝突,將大食軍隊搞的焦頭爛額,這麼說並不為過。
幾次三番的劫掠運送物資的車隊,對遊騎進行大規模的獵殺,每每派兵去剿滅時,對方的附庸軍又作鳥獸散。
唯一的一次用計圍剿的機會,還被神武軍用一種可以製造巨響和煙霧的武器所挫敗。
正是那一次的挫敗,讓馬赫迪意識到,也許唐朝人也在用拖延戰術謀劃著什麼。
經過一番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唐兵很可能是因為與大食主力正面野戰沒有必勝的把握,這才遷延不戰。
今年,哈里發對羅馬帝國的西征在緊鑼密鼓的做著準備,在來年西征之前,必須解決唐人進軍呼羅珊帶來的麻煩。
馬赫迪最初是以一種遊獵的態度率軍出征呼羅珊,此時此刻,他覺得自己必須端正態度,正視這個打敗了堂叔阿巴斯的唐人丞相。
於是乎,一場野戰的謀劃就被正式推上了日程。
馬赫迪深信,唐人一定不會坐視大食的主力深入到他們的側翼甚至是後方,如此必然會引起唐人的焦慮和緊張。
唐人如果想要對大食主力的用兵方向加以干涉,就必須做出一些相對應的措施。
只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唐兵居然對大食軍的大本營發起了攻擊。
據說,他們又使用了可以製造出濃煙和巨響的火炮,並造成了數百人的傷亡,但也僅僅如此了。
聲勢造的再大又如何呢?
還不是沒能攻破軍營麼!
留守軍營的是跟隨哈里發作戰多年的大千夫長,以善守著稱。
為了這次誘敵野戰的計劃,馬赫迪反反覆覆考慮了諸多用人的細節,現在終於顯現出了效果。
“派遣遊騎,偵查唐人動向!”
一系列的命令下達之後,馬赫迪長長舒了一口氣,他這次率領主力向唐人大軍的側翼運動,除了不想強攻產生不必要的損失以外,還有著一絲僥倖心理。
所僥倖的就是唐人的應對措施會產生失誤,這樣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贏得戰爭了。
現在他就要將主力大軍分作三路,由側翼直撲唐朝軍隊的後方,撲向神武軍並不怎麼牢固的補給線。
從木鹿城通往戈爾幹數百里的道路上,有著大大小小十幾座城,每一座都是神武軍補給線的關鍵節點。
如果神武軍不來應戰,那麼他就將這些遍佈在補給線上的節點一一拔掉,到那時,就算唐人還想堅持,恐怕也沒有機會了。
斷掉了補給線的數萬大軍,等待他們的不是被餓死,就是被飢餓帶來的恐慌所擊垮,根本就不用大食的戰士用命硬拼了。
現在,唐人做出了圍攻大本營的應對措施,也算舉措得當,如果他們當真攻克了大本營……
想到此處,馬赫迪不由得笑了。
此時此刻的大本營不過是個迷惑人的假象而已,裡面早就是空營一座。
大食軍隊的補給線也並非唯一的,從呼羅珊向西,直到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流域,他有著上百座大城作為補給的後盾。
唐人若果真損兵費力的攻下了留在戈爾乾的大本營,最終也什麼都得不到,只會徒耗實力而已。
也因此,在得知唐兵並沒有攻陷大本營,只是淺嘗輒止的時候,馬赫迪甚至還有點失望呢。
身邊少了一直聒噪不休的賽義德,他一時間還有點不適應,總覺得冷清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