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有些事,總是聞名不如見面的。
譬如寧大人之於謝莫如,不要說以貌取人膚淺什麼的,觀人先觀相貌,便是科舉考試時,對相貌也有甲乙丙丁四種檔次的劃分。寧大人探花出身,相貌自不必說,難得氣度端凝,較之寧太太寧姨娘一流,強之百倍。更難得既認出了她,依舊殊無二色,平靜自持。
由此可知,寧姨娘之事,於寧大人心中不過區區小節,未入這位大人的眼,更未入這位大人的心。
當然,也有可能是這位大人善於掩藏心事,或者心境澎湃,只是不為人知。
不論哪種可能性,寧大人都是極厲害人物。
年下事多,叔侄二人並未多談,已有管事來請謝柏去外書房,謝莫如將書交給丫環帶回杜鵑院,徑自去了松柏院。謝太太見尚未到午飯時辰,笑,“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謝莫如道,“我想著如今家下事忙,二叔更要兩府一道忙活,挑好書,就與二叔回來了。”
謝太太微微頜首,謝莫憂道,“大姐姐,有沒有人認出你是女孩子?”翰林院可是朝廷衙門。
“我也不知道,倒沒人當我面兒說。”謝莫如道,“祖母,我先回去換衣裳。要是沒什麼事,用過午飯我再過來。”
謝太太點頭,“去吧。”
謝莫如與謝太太道,“祖母,我也叫丫環給我做一身大姐姐身上那種男孩子的長袍穿好不好?”
“做吧。”謝太太笑,“年下事忙,待開春做衣裳,你們姐妹每人做兩身來穿也無妨,做得精細些,用上好料子。”她也是自少時過來的,知道這個年歲的小姑娘們正是活潑的時候,什麼事兒都好奇。如他們這等人家教導女孩兒,並不似外頭想的多麼苛嚴,相反,孫女們有什麼要求,只要無傷大雅,謝太太鮮少反對。她只是有些看不上外頭成衣鋪子賣的衣裳,料子手工都不成。
見祖母同意,謝莫憂笑,“中午我陪祖母用飯。”
謝太太打趣,“虧得我點頭了,不然你還不陪我吃飯了。”
“祖母就是會逗我。”謝莫憂撅下嘴巴撒嬌,謝太太一陣笑。
用飯什麼的,謝莫如都是回杜鵑院,除非謝太太開口留她,不然她鮮少在松柏院用餐。這也是謝太太雖看重謝莫如,卻一直覺著謝莫憂更親切的原因所在。
謝莫如對此知或不知,她依舊如故。
張嬤嬤笑著服侍謝莫如換回長裙女衣,笑,“男孩子的衣裳,出門便宜是真的<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女孩子的衣裳,更好看。”
姐妹兩個雖只是同父,還是有些相似的,謝莫如笑,“讓巧兒幫我趕製一身,不必繡花鑲邊兒,用好些的料子就成,袖子收一收,收成窄袖。”
張嬤嬤笑,“這倒容易,我這就尋料子,三五日便能得了。”
“嗯。”謝莫如坐在榻上,紫藤捧來熱茶,謝莫如接了呷一口,把自外書館借來的三本書,挑出□□,“尋個匣子來。”
梧桐找出個紅漆木匣,謝莫如放進去,道,“拿筆墨來。”
冬日最難行墨,饒是謝莫如的屋子暖和,紫藤將墨放在手爐邊兒上烤了烤,這才開始研墨,謝莫如取一短箋,寫了幾行字,一併放進木匣裡,對張嬤嬤道,“給那邊兒江姑娘送去。”
張嬤嬤笑,“讓臘梅去吧。”
“也好。”
待小丫環進來稟說,午飯已經得了,問何時開飯。
謝莫如道,“我這就過去。”說著起身,紫藤連忙上前給謝莫如披上大毛半篷,行至門口,忽而住腳,指著花几上的一盆紅豔如火的茶花道,“哪兒來的?”
張嬤嬤笑,“正要跟姑娘回稟,是謝忠媳婦早上送來的,各院兒都有,咱們院兒一共四盆,蜀地茶花兒,開得正好,這兩盆,我就命人擺上了。還有兩盆,不如姑娘給大奶奶送去。”
嗯,謝忠媳婦送來的,不是謝忠媳婦打發人送來的。謝莫如心下有數,張嬤嬤吩咐紫藤梧桐搬著花兒跟著。到了正小院兒,謝莫如給母親請過安,讓母親的侍女杜鵑把山茶花兒擺花几上。
方氏不大說話,杜鵑笑,“這花兒可真好看。”
謝莫如道,“山茶入冬開花,花期直到初春。正好冬天擱屋裡也添一景緻。”
略說幾句,杜鵑與張嬤嬤安排著擺飯,母女二人就座,天氣冷,有道什錦暖鍋,謝莫如很中意,道,“冬天正好吃這個,暖和的很。湯也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