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零五章 伶界小王

“其實啊,每個人的唱腔唱法都是有來歷的,而且每一齣戲,也都是能夠追本朔源的!”

“《四郎探母》這出戏,最早是沒有的,是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先生根據《昭代簫韶》改編成了8本連臺本戲《雁門關》,並親飾蕭太后,名動一時!”

“在著名的戲畫《同光十三絕》中,就有他老人家飾演的蕭太后。”

鏡頭裡也適時的出現了《同光十三絕》的畫面,後排左起第二位就是他!

“京劇三鼎甲之一的張二奎先生從中間摘取了部分情節,編纂出了以老生為主的戲《四郎探母》,張二奎親飾楊四郎!”

“而譚富英的父親譚小培先生,就是張二奎的徒弟許蔭棠的徒弟!”

林牧這一番話,將《四郎探母》這出戏的來龍去脈講得非常清楚,最早是梅巧玲改編的《雁門關》,後來老生張二奎取了其中的情節,改編成了《四郎探母》!

而且按照林牧所說,譚富英應當是張二奎的一脈傳人!

“而最早的《四郎探母》並沒有這個嘎調,而且很多的唱法跟現在大相徑庭!”

下面忽然一個觀眾一臉驚訝的問道,“啊,以前的《四郎探母》裡竟然沒有嘎調,那這個嘎調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果然是一個好捧跟,林牧在心中為他點了個贊!

“其實《四郎探母》沒有嘎調也不新鮮,就拿南方的麒派,麒麟童周信芳先生,他唱《四郎探母》的時候,也不唱嘎調的!”

“至於說從什麼時候有的嘎調,說來也巧,其實這個《四郎探母》的嘎調就是譚富英的祖父譚鑫培先生創造的!”

下面的觀眾們頓時一個個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譚鑫培創造的這個嘎調,為什麼他的孫子譚富英卻不唱呢,這不是前後矛盾了嗎?

“譚鑫培先生作為當時最火的老生演員,最拿手的戲目其實是文武兼備的老生戲或者武生戲,像《四郎探母》這種純粹的文戲,他反倒是不怎麼喜歡唱,但是由於這出戏在當時太火爆了,所以,譚鑫培拿來之後,把裡面很多的地方都進行改編,尤其是把“叫小番”改成了嘎調!”

“而那個年代,無生不譚,所有學老生的演員都要學譚派,所以,久而久之,《四郎探母》的唱法,就以譚鑫培改過的這一版為主了!”

“而譚富英先生,師承張二奎的奎派,兩派的唱法其實他都會,而且他的《四郎探母》大多數時候唱的都是奎派的,也就是老版老詞,沒有嘎調的!”

安卓蘋果均可。】

“而津門的戲迷們早就以譚鑫培先生的版本為主了,而且,由於張二奎先生的藝術生涯比較短,也很少去津門演出,所以,津門的戲迷們早就不知道什麼是奎派唱法了,所以,當時譚富英先生沒唱嘎調,其實是奎派的唱法,而並非是唱不上去!”

“到了後來,譚富英先生在京城也多次表演《四郎探母》,還是奎派的唱法,並沒有嘎調,結果,京城的觀眾非常買賬,稱讚他學有本源,不以嘎調眩人,正是老奎派風範。”

“所以,這才是譚富英先生當年在津門被叫倒好的真正原因!”

下面的觀眾們一個個的都是一臉恍然的衝著林牧鼓掌不已!

“所謂的‘三塊三,叫小番’,我相信應該是一些譚富英先生的黑粉以訛傳訛出來的謠言而已!”

“大多數的時候,老百姓們對於謠言是沒有分辨能力的,因為你們對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並不清楚,所謂三人成虎,說的人多了,你們也就覺得這件事是真的了!”

“而譚富英先生從來都沒有正面回應過這件事,也是因為他很清楚,這種事你根本沒法解釋,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啊,他就願意相信那個他以為正確的事實!”

“到了我們現在,更是如何,同樣的一張圖,換上不同的文桉,就會得到截然不同的兩種‘事實’,但是老百姓們在看到之後,不需要思考,只是按照自己第一印象,稍微動一動手指,就能對某一個人進行審判!”

“這種現象是非常可怕的!”

……

第二期的《牧王駕到》播出之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尤其是最後一段林牧講述的關於“三塊三,叫小番”的典故,一下子就引爆了網路!

因為這件事確實是譚富英先生為數不多的黑點之一,很多攻擊譚派的人也都是往往拿著這一點來攻擊譚富英!

說什麼譚富英是京劇界有史以來嗓音條件最好的演員,但是也出現過這種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