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今天已經寄了出去)
——————————————
今日因要產生論道大會的魁元,圍觀的弟子相對多了一些。
吳凌子接著昨日“自然”之題,繼續立於臺上,迎接挑戰。經過昨日一天的備戰,今日上臺之人的論斷明顯又比昨日高出許多,頗有新意。雖然此番休戰,對吳凌子有些不利,但是吳凌子也準備的十分充分,沉著應對,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不知不覺間,又將中午,吳凌子連勝九人,只需再勝了最後未出場的肖逸,便可摘得頭籌。吳凌子愈戰愈勇,將這第九個對手比下之後,道:“自然即隨心。我等修道之人,當效仿鯤鵬一般,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無所束縛,以遊無窮,至無己,至無功,至無名。如此,方顯我修道之本心,獨享自然之樂。”
臺下之人聽罷,紛紛點頭稱是,頗為受教。
吳凌子突然對著臺下喊道:“肖逸師弟,你可有看法嗎?”如今,只剩下肖逸一人,而且大家都知道,肖逸只是一個剛入門的新人,能有多高的修為,能夠背誦半本《道德經》就算不錯了。吳凌子根本未將肖逸放在心上,眼看著魁元非己莫屬,多少有些得意忘形。
肖逸見問,只好上臺應戰。眾人只當肖逸直接在臺下認輸了事,不料還當真走上臺去,於是紛紛露出不解之色。有些敗得較慘的弟子,更是幸災樂禍,巴不得有人比自己輸的更慘。唯有呂為道面露疑惑,摸不透這位新師弟到底是否有真本事。
但見肖逸不慌不忙,步到吳凌子之前,先向吳凌子躬身見禮,然後將胸一挺,把手一背,道:“依師兄剛才所言,自然即隨心,隨心而為,無所束縛,此即是老子無國無政之思想,亦是我等修道之人之所願。隨心即自然,小弟也頗為認同。”
此言一出,頓時引得臺下哈哈大笑。此臺之上,名為論道,實質卻是辯道。總要找到對方不對或不足之處,究其一點不放,駁斥到底,方可取勝。肖逸上臺,首先認同了對方之言,這就等於未開始論道,就已然認輸了。
吳凌子也微笑道:“難得師弟認同,為兄當誠謝才是。那麼師弟可是認輸了?”
肖逸搖頭微笑,道:“小弟只是說頗為認同,卻未說認可。小弟認為自然之道,有隨心一層,但是未盡其真意。”他突然轉頭向著臺下,道:“修道之人,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常遣其欲,而心自靜。欲既不生,即是真靜。如此清淨,才漸入真道。老子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這論道奪魁,已然是爭,諸位師兄不僅樂此好爭,還縱慾嗤笑同門,可還記得自己是修道之人嗎?”
臺下多數弟子聞言,先是大驚,而後羞愧難當,低頭不語<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有少數弟子仍不知內省,嗤之以鼻道:“小小處子,竟敢口出狂言。”一時間,敵意甚濃,若無真人在場,恐怕要衝上臺去報以老拳了。
臺上四位真人和長清道者此刻卻有兩種看法。長靖、長和、長谷三位真人皆想:“此子可是頭腦不清嗎?竟然故意與諸位師兄弟為敵,日後可要怎生相處?”長恆真人和長清道者卻想:“好小子,忒也能耐,竟教訓起師兄來了。但願你能有真本事。”
肖逸不管眾人如何想法,又回頭向吳凌子問道:“既然自然即隨心,那麼敢問師兄自修道以來,師兄可曾隨心而為?再敢問師兄,在修道之中可曾感覺到樂趣嗎?”
吳凌子一愣,道:“你這是何意?”
肖逸道:“如師兄所言,自然即本心,師兄當以心之所向,誠實以對。”
吳凌子雖悟到自然隨心這一層次,但是突然間念起自己苦修數十載,竟然連真正的崇真弟子都不算,一股酸楚登時湧上心頭。而且自己苦修道法,唯一目的就是獲得道號,成為真正的崇真弟子,這本身就與道法之宗旨相違背。
眾弟子皆是從小入道,自被道術之門拒收後,只好一心學習道法,爭取早日成為崇真弟子。除此之外,他們並無愁苦之事,於是為學道而學道,也不知道法於世人有何用處。肖逸則不然,他半路出家,經歷了世俗冷暖,明白世事之艱難,如今學道,更懂得道法之精妙,乃是引人入道,擺脫世間之所欲,達到內心之平靜。故而,他在研習道法之時,才有這般多個人感悟。
肖逸觀察吳凌子表情變化,又道:“師兄可捫心自問,修道何為?”
吳凌子如受重創,蹬蹬蹬退後三步,喃喃道:“就是啊,修道為何啊?我為什麼要修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