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4章 論道(四)

肖逸曾與法家韓離秉燭夜談,對法家之道算得上精通,無須去聽,也知道韓離將如何論道。

當他回過頭來,忽見長靖真人等人臉上露出耐人尋味的笑意,心中微奇,詢問其故。

卻聽長靖真人道:“陰陽家倒也罷了,墨、儒、法三家相繼論道,頗有些尋事之嫌。前人設定這等順序,也不知是否有意而為。”

長清道者笑道:“若是將儒家改在墨家前面,就更加有趣了。”

長靖真人擺手道:“若是那般,論道時必然精彩,但可能加深三家之間矛盾,委實不可取。”

肖逸聽得更為不解,問道:“儒墨二家之事,弟子已略知一二,可是法家與儒墨之間又有何關係?”

長清道者道:“萬年前,法家掌權,凌駕於百家之上。但後期,由於過於崇尚嚴刑峻罰,漸漸引起世人不滿。百家之中,反對者自然不在少數,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儒墨二家。儒家以文章抨擊法家之過,墨家則直接以武力破壞法制,是以,法家對儒墨二家極為痛恨。直到今日,世間還流出這一句話,‘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正是出自那法家先祖之口。”

墨者亦稱為墨俠,那‘俠’字指的便是墨家。

肖逸聽罷,愕然道:“三家之道,多有相悖,讓其緊挨著論道,豈不明擺著挑事嗎?”

長清道者卻道:“百家論道,從來便是針鋒相對,直指對方死穴進行抨擊。若不然,又怎能促進各家不斷進步,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呢?”

肖逸受教,道:“師父說的極是,倒是弟子目光狹隘了。”

果然,只聽那韓離口若懸河,不停指責墨儒弊病。墨家“以怨報怨”,剛才儒家已指出了其不當之處。按說,儒家“以直報怨”亦提倡以法規報怨,與法家依法決斷類似。但是韓離仍不認同,認為對於施怨之人應當予以重刑。

法家認為,人性本惡,若不予以重刑,便起不到威懾作用,世間也就永遠無法斷絕仇怨之事。唯有以重刑威懾,方能以絕後患。

而且,法家對於“以德報德”也有不滿,說道:“德有輕重厚薄之分,人施我以德,我還之以德,看似公平,其實二德絕不對等,並不公平。世間並無完全對等之德,正好可以相報。人施以厚,我還之以薄。我曰,德以報矣。但人卻不以為然,認為德有餘之,尚未報完。如此,德便可能轉化為怨。若人施以薄,我還之以厚。我卻感到不公,其理如一。是以,報德亦應依法。並依法重賞,倡導世人施德。長此以往,人人施德,天下方可太平。”

肖逸聞之,微微點了點頭,心道:“此言和《道德經》中所言,‘和大怨,必有餘怨’,有些相近。”

韓離講得頗為精彩,但是百姓對法家之道畢竟有些陌生,一時難以盡解。尤其對於重賞之說,更是難以認同,皆想道:“依靠重賞來倡導世人施德,那樣的‘德’還能稱其為‘德’嗎?完全依法而行,人性又何在?”

“以法誅罪,民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民受賞而無德也。”

故而,當其講罷退場時,多數百姓還在苦思冥想,掌聲稀稀拉拉,談不上熱烈。

韓離哀嘆地搖了搖頭,頗感沮喪。

再聽了法家之道,肖逸心中驚歎,不禁陷入沉思。

在平常人看來,無論何事,必然只有一種正確的解決之道。如報德報怨之事,也定然只會有一種回報方式是正確的。

可是,聽了數家,卻出現了數種方式,而且每一種方式都頗有道理,令人反駁不得。

佛家修心,選擇逆來順受,以善心感化對方;陰陽家報怨以德,以盛德遏仇怨;墨家以怨報怨,快意恩仇,不論後果;儒家以直報怨,公平對待,不偏不倚;法家以法決斷,重刑震懾,以絕後患,等等,單這五家之論就令人頭暈不已,更遑論那些茶家等小家之道了。

“到底哪一種才是最佳之法呢?”肖逸眉頭深蹙,想之不通。

青兗之地乃是古文化發源地之一,所以在儒、名二家之間,夾著許多名不經傳的流派。

韓離之後,有數家上前論道,講授報德報怨之法,不過,他們所講之法皆脫不出陰陽、儒、墨、法四家之道,大同小異,並無值得深思之處。

其中,兵家論道,說了一句話,卻聽肖逸暗自一驚,深以為然,留上了心。

兵家那人說道:“兵家講究知己知彼。在報德報怨之前,應先思量清楚,對方所作所為,到底是德還是怨?或許,你心中的德怨,只是對方的無心之舉,根本未加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