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長陽真人的一些情緒變化簡略說了,問道:“清靜無為,方能追求自然大道。像掌教真人這般,喜怒隨意,絲毫不知收斂,又怎能悟得大道?”
靜姝略作思索,反問道:“何為自然之道?”
肖逸道:“自然之道即順應天道,摒棄人偽(偽即人為之意),清靜無為,自然而然。”頓了一下,又道:“南華真人主張,人能齊物,方得自然。”
靜姝卻搖了搖頭道:“你說是天道之自然,不是人道之自然。”
肖逸被靜姝說的一愣,不解道:“這有何區別?”
修習人道,其最終目的亦是為了參悟天道。在所有道家弟子意識之中,人道自然和天道自然應毫無區別。
靜姝卻道:“道家出世,出世即摒棄了人偽。以出世之心態,無論修天道,還是修人道,諸法相通,並無區別。可是像長陽真人那般,既要出世修道,又要入世處理俗務,那人道和天道便有了區別。”
肖逸忽然想起胖廚師所說的“體悟”,如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只聽靜姝繼續道:“人有七情六慾,出世之人,無親無友,無牽無掛,自然可以輕易將****摒棄。可是入世之人,時常要受到俗事、親友之干擾,又怎能做到清靜無為?”
肖逸念及自己當前境遇,當即認同道:“師姐所說極是。”
靜姝忽然話鋒一轉,忽道:“所以,修習自然之道,要結合自身情況,關鍵悟其自然之意。而不是,死搬硬套道教那一套修行之法,將修行自然作為人心之枷鎖,如此,不僅不自然,反而做了自然的奴隸。”
靜姝這一番話,直說到肖逸的心坎之中,頓令其冷汗直流,大為震動。
肖逸鎮定片刻,才道:“修行大道要自然隨心,不可為了求道而求道,那樣,必將背道而馳,修行愈久,離道愈遠。”
靜姝點頭道:“不錯。天地生有萬物,包羅永珍,各不相同。不同,即是自然。人有七情六慾,有情有欲,即是自然。人天生是人,不是物,人若齊物,天地一片死寂,又造人何為?”
“這……”肖逸聽聞此言,著實驚的不輕,身形一歪,竟險些從高空墜下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