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5章 證道(二)(舵主更)

他們又怎知道,肖逸在伯陽畫府時,經歷了“地問歷世”的考驗,他表面雖不足二十歲,但真真切切曾度過人之一生,內心之年齡已不知幾何。

當肖逸望向儒家方向時,幾位相熟的儒家弟子紛紛向其抱拳問詢,見了其論道的優雅氣質,無不滿臉敬意,特別是那申亦柔,真情流露,眼神中竟有些痴迷之態。

肖逸微笑回之,從容道:“儒家以直報怨,其旨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一般人犯錯之後,單靠自省,一時難以發現自身問題所在。這時,便需要儒家這等正直之氣。”

這時,忽有人問道:“如此說來,儒家和墨家又有何區別?在你心中,儒墨不分嗎?”

此人明顯是故意挑事,儒、墨二家聞之,臉色皆變。

肖逸回望那人,見是名家弟子惠通,依舊微微一笑,並不動怒,不徐不疾道:“儒、墨二家,傳承百代,世人皆知。閣下也是名門弟子,當知道儒、墨之別才是。”

肖逸口氣平緩,絲毫不待怒氣,說話方式又極為巧妙,既暗損名家,又令那惠通作聲不得。

肖逸繼續道:“儒墨二家,一為俠士,敢於打抱不平;一為仁者,肯於直面他人之過。在大家聽來,好似有些相似。其實,大家忽略了一點。在同一件事中,二者所處的身份並不同。”

“身份不同?”眾生仍有些茫然,凝眉思索。

肖逸進一步解釋道:“德怨,乃二人之事也。第三人從旁幫之,此為俠士。二人之中,敢於直面他人之過者,堪稱仁者。”

一句話道出了二者之別,眾生頓時恍然。(未完待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