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9章 證道(六)

肖逸看著百姓模樣,忽然問道:“大家可知道自己為什麼如此失望無助嗎?”

百姓一怔,竟不知答案,無法回答。

肖逸道:“因為大家心中缺少一樣東西。”

“缺少一樣東西?”百姓面面相覷之後,登時七嘴八舌地詢問起來,“缺少什麼東西?”

這時,肖逸卻泯然一笑,道:“大家稍安勿躁,切容肖逸賣個關子,容後再說於大家聽之,可好?”

肖逸之微笑就好似和煦春風一般,沁人心脾,百姓受其影響,登時安靜下來繼續聽道,只是心中多了一分期待。

肖逸安撫好百姓,又面向諸子百家之人說道:“這第二個原因,卻與諸家之道有關。”

諸子百家一凜,心中不解道:“百姓不脫天性,和我百家之道又有什麼關係?”

卻聽肖逸又問道:“天地浩劫之後,諸家尤其重視道法宣揚。按理,日夜宣教,潛移默化,便是頑石也該開竅了。可是,為何百姓眾生還是脫不了天性呢?”

百家之人亦是暗自發問,倍感疑惑。

肖逸這才道:“其實,這正是先前所說的,諸家不知百姓現狀,這一原因造成的。”

頓了頓,進一步解釋道:“諸子百家創道之初,深知百姓疾苦,所思所悟皆離不開民生二字。可是,待諸道漸成,日趨完善時,諸家的心思卻在不知不覺間,脫離了百姓,而專注於道法探究之上。之後,道法愈發完善,可是道法與百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在諸家眼中,淺顯易懂的道法,在百姓聽來,卻如同天書,根本聽不明白。”

百姓深有感觸,贊同不已。但百家之人仍感不解,出現茫然之色。

肖逸乾脆道:“細而言之,雖然過了萬年,百姓關心的仍舊是如何才能安康的問題,但是諸家已經在追求天道了。給百姓講天道,百姓怎能聽得明白?”

諸子百家之人聞此,紛紛想起樂家公孫儀“對牛彈琴”的典故,頓時恍然大悟,不過神色中略帶笑意,顯然未將此當一回事。

肖逸見狀,又道:“這一問題聽起來無足輕重,大家可以說,下次講道時,多從百姓角度考慮就是。可是,大家可曾想過,這一問題折射出了另外一個極大的問題:百姓在我們心中的分量越來越輕,我們和百姓愈行愈遠。”

說到此處,肖逸趁熱打鐵,語氣不變,語速卻稍微加快,道:“我們悟道修真的初衷是什麼?還不是為了天下百姓嗎?但是現在,百姓在我們心中的分量還剩多少?忘了百姓,即是忘記初衷。忘記初衷,我們悟道修真的意義又何在?”

連線幾個問句,說的諸家之人啞口無言,漸漸露出慚愧之色。

肖逸繼續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但是廟堂待的久了,又有幾人還能真正做到憂民呢?不憂其民,空談其道,還想妄求天道,豈不可笑?”

此話說的極重,但是諸家自知理虧,卻誰也不敢開口反對。

肖逸停了片刻,才緩聲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作為統御者,若是為了弘道而弘道,其道基必將不穩,其道也必將偏離方向,到最後,道必將為民所棄。肖逸今日所言,並非是指責誰家之過。只是想借此機會,讓諸家心有所動,此後在誇耀自家成就時,多回頭想一想創道的初衷,莫要因為當前的權勢和名利迷惑了本心。”

每一句話都敲擊在諸家之人心頭,使其陷入沉思之中。可就在這時,肖逸卻忽然一笑,道:“諸位是否發現,我等參悟了一生道法,最後還是無法擺脫人性的束縛呢?”

諸家之人無不駭然,這才知道肖逸論述許久,竟還是圍繞人性這一話題。令人心驚的是,諸人聽之入迷竟未察覺,被肖逸點破方才明白過來。而且,猛然反思,感覺確是人性使然。

肖逸道:“人性與身俱來,善惡相生,縱使經過道德教化,也只能將惡的一面暫時壓下,但始終無法摒棄。待我們以為,我們已經成為德之化身時,那惡的一面便又悄然而起。我聽聞儒家孔聖人曾說,吾日三省吾身。孔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我想這自省算是一功。而今日,試問在場諸位,又有誰能做到一日三省呢?”

當前紛繁之世,人心浮躁,能沉心悟道者少之又少,又有誰能經常自省呢?

眾人汗顏,自責的同時也深受打擊。在諸家以為自家道法已窺探到天道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仍舊困囿在人性的桎梏中而不自知,這等打擊不可謂不大。

諸家之人心思機敏,遠超於常人。這一反思不要緊,竟令多數人都陷入反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