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0章 再一次衝奧?

“音樂劇改編電影的革命將由此揭開!”——《衛報》。

“這是繼《音樂之聲》、《紅磨坊》之後又一偉大的著作,歌舞劇電影的時代悄然來臨!”——《泰晤士報》。

“這是一場歎為觀止的視聽盛宴,西奧羅德·萊希特給魅影這個富有爭議的非典型主角賦予了新的血液和深度!”——《每日電訊報》。

在《歌劇魅影》電影英國首映後的第二天,當等待著影評反饋再來決定是否一看的影迷群體翻開報紙,出乎於所有人預料的,英國最著名的三大報業,居然在同一時間一致給出了絕佳好評。不僅如此,就連《每日郵報》在內的其他報業,絕大部分都快將《歌劇魅影》電影誇上了天。

這讓不少沒有參加首映的影迷摸不著頭腦——雖說《歌劇魅影》音樂劇確實可以稱得上英國國寶一般的存在,但是也不至於這麼吹它的電影版吧?想當初電影版才剛剛找齊主創人員的時候,你們這些主流報紙怎麼說?

什麼江郎才盡的韋伯勳爵一心想著去美國西部“掘金”,什麼將《歌劇魅影》毀在自己手裡如同文化的退步,什麼最佳男主角是屬於奧斯卡而不是託尼獎,不僅僅韋伯會在此遭遇滑鐵盧,就連西奧羅德·萊希特也會在這部電影上折斷自己的王冕……

你再看看你們現在這幅德性!不僅把《歌劇魅影》誇成瞭如今奧斯卡熱門影片之一的《紅磨坊》,還信口開河地將《歌劇魅影》說成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性電影,不僅僅將票房大賣,還將帶來歌舞劇的回春熱潮——

“……以前的人們往往將音樂劇看成小眾難懂的高雅消遣,尤其是在電影產生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們傾向於將自己的鈔票花費在由帥哥美女和特效堆砌而成的電影上,但歌舞劇真的有那麼小眾難懂嗎?並非如此。”《每日郵報》的休·埃德沃茲如此分析著如今歌舞劇的現狀。

“遠的《音樂之聲》不說,近些年最典型的一部就是上半年的《紅磨坊》。《紅磨坊》讓人們第一次意識到,歌舞片中不僅僅有華麗的舞美和歌曲,還有深刻動人不輸於任何劇情片的劇情。那個時候我還以為《紅磨坊》早已是一部足以寄予厚望的歌舞劇,至少近些年來無法被超越,直到我看了今年下半年的《歌劇魅影》,我才發現,歌舞劇的道路遠遠沒有走到盡頭。”

“比起《紅磨坊》,《歌劇魅影》的優勢在於其龐大的粉絲基礎以及耳熟能詳的劇情故事,但它的劣勢也在於此。龐大的原作粉絲基礎讓電影還未拍攝前就收到無數挑剔的目光和苛刻的指責,耳熟能詳的劇情故事也給了所有主創們一個難題——如何將故事拍得更加深入立體,如何挖掘魅影的內心戲,如何掌控《歌劇魅影》三角間愛恨關係。”

“老實說一開始我是很擔心的,因為這很困難,在已有之前幾屆魅影作為基礎的前提下,魅影可供挖掘的地方委實不多。但是我又十分期待,期待西奧羅德·萊希特這個年紀輕輕便成為世界一流演員的年輕人,會給予魅影怎樣的靈性和深度。昨晚之後,萊希特告訴了我答案,這個答案讓我久久無法平靜。”

“高高在上又低如塵埃,當世界上所有人都急於給魅影賦予音樂之神的光環,當世界上所有人都將魅影看做神出鬼沒殺人如麻的魔鬼幽靈時,萊希特卻只想賦予他人性。是的,那個從小畸形而被拋棄的劇院幽靈,說到底只是個人類而已,只有他看到了這一點。”

“然而當魅影變成了人,當萊希特將魅影挖掘到內心最深處,所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就太過殘酷可悲。這一點在影片最後不同於音樂劇的改動中得以呈現,這是所有版本的《歌劇魅影》中,最為黑暗的一幕,也是最為壓抑的一幕。”

“我不知道西奧羅德·萊希特是報以怎樣的心態來出演這部電影,但是他賦予魅影的全新的一切,足以讓他在這一屆的奧斯卡中獲得一席之地。也許在今天之後,會有更多的歌舞劇被搬上大銀幕,然而將人物刻畫到西奧羅德·萊希特這一地步的,我想只會少之又少。”

“感謝萊希特賦予了魅影全新的黑暗解讀,無論是出人預料的高水平演唱還是深入人心的表演,他都是最完整最真實的魅影。”

當休·埃德沃茲上一次寫出長篇電影影評的時候,還是三年前《兩杆大煙槍》上映的時候。對於電影埃德沃茲並不喜歡長篇大論,他的長篇大論一般都給了音樂劇,這一點似乎早已成為眾所周知的事情。

然而,他的為數不多的長篇電影評論,其中有兩篇都獻給了西奧羅德·萊希特主演的電影。

除去埃德沃茲本人對西奧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