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六十章人多瞎胡亂

至於衡山《岣嶁碑文》,最早見諸三國魏人張揖選編的《廣博》一書,內有“岣嶁峰上有岣嶁碑”之句。

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一文中,也記載了“禹碑皆蝌蚪字”的內容。

岣嶁碑記錄了大禹受命於舜帝,從冀州出發奔波四方,隨山刊木,導水入河,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治平了洪水。

岣嶁碑的內容與《禹貢》的文章一致,與《史記》中的《夏本紀》篇中關於大禹治水的歷史內容十分吻合。

另外,與保利集團收藏的青銅器[遂公盨]上的大禹治水的銘文,很接近,但從字型上看,岣嶁碑的銘文要古老許多,辨認難度大。

其實,辨識難度大完全是因為發現的文字太少,就像剛才李副院長,單獨的一個字,他不認識,但是一句話當中,只要認出幾個,其他就能夠猜到。

看著李副院長和趙教授有點瘋魔,于山趕忙提醒,這裡而可不是研究這個的好地方。

果然,于山一提醒,政治覺悟十分高的李副院長,就有了警惕之心。

夏篆在哪裡出現,都是會造成巨大轟動的,而他們一個院校,雖然也算本科,但跟國內其他大學一比,就只能呵呵了。

所以,他趕忙吩咐人,把所有石塊全都搬到了實驗樓。

“都小心一點,要是摔了任何一塊,都是犯罪,這些都是國寶,國家特級文物。”一邊走,李副院長一邊威脅那些他找來的學生,或者是年輕老師。

于山和唐寶寶、秋芙蓉面面相覷,世事無常,這也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在於山他們發現這些夏篆之前,這些石塊,只能放在一片亂墳崗上風吹日曬。

如果有人過去,也許還能撒泡尿在上面,讓這些石頭加快風化的速度。

但是,在確定了它們的文化價值之後,這些就是國寶了,摔一下就是犯罪。

以後不要說對著上面撒尿,就算想要跟它們拍個照,也得請示之後排隊才有機會。

進入了學校的實驗樓,得到訊息的一些教授,全都聚集了過來,這人多了,各種說法都出來了。

“這根本不是夏篆,應該是甲骨文的一種,最好的證明就是它們都是象形字。”

“你家的甲骨文是這樣的啊?”

“這也許是一種沒見過的甲骨文,所以並不一定就是夏篆。”

“對,夏朝存不存在還不好說,夏篆就更加難以證明。”

“你說夏朝不存在,就真的不存在啊?”

“那你怎麼證明夏朝存在?”

“夏朝存在的證明有很多,我就知道的就有三種證據。”李副院長道。

“關於夏代存在的證明,首先是在一些古代的著名典籍上,都有著關於夏的一些史實記錄,例如,成書於春秋時期的《詩經》上,就有‘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奕奕梁山,維禹甸之’這樣的句子;在《尚書》上也有記載,‘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在《尚書》中還有‘殷革改夏命’之類的說法,《左傳》、《國語》僅引用夏書、夏訓、夏令中的材料即達19條,所記夏代的事蹟有34則。”

“這第二個證明是,商革改夏命之後,其實還留存下來不少的夏王室同姓封國,比如,一直到了周朝時,夏王室的同姓封國尚有杞國、繒國得以延續著。這是夏朝曾存在於世的最強有力的證明!”

“第三個證明,則是根據最新的二里頭文化考古發現及研究結果,國內的歷史學界都普遍認為,比殷墟更早的二里頭文化一到四期都屬於夏文化時期。

現在的國內主流史學觀的確認為,龍山文化和二里頭文化屬於夏文化,二里頭為夏代一個王都之所在,****兩代在龍山文化和二里頭文化有相當長的時期存在交集。

而如王國維先生所說,殷墟的發掘,甲骨文的研究,驗證了史記上所記載的商代世系的完全正確,這些還不能證明?那什麼才能證明夏朝的存在?”

“……****二代文化略同。……文化既邇。政治亦然。”

“王國維先生的意思是,其實後世的人們對於夏的認識是存在誤區的,事實上,夏跟商之間文化是相近相似的,政治上也很趨同,王國維先生的意思很明確,他認為,夏應該是確鑿無疑地存在著的。”

王國維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金石學、甲骨文、考古學等領域成就卓著,甲骨四堂之一,他是研究甲骨文的專家,他認為夏朝存在,還是很大的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