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雕刻特意買的。
“這是什麼?”於海有點無聊,所以問道。
于山笑了笑,道:“學習雕刻專用。”
前些日子為了學習雕刻,于山買了幾大塊軟木,又補充了幾把刻刀,
剛開始練習用玉石,讓于山吃了不少苦頭,相比玉石的硬度,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的指頭多嬌嫩啊,又能有多大的勁?
所以很快就冒出了血泡,後來改用軟木,于山才堅持下來了!
而現在,於水也堅持下來了,但他並沒有用軟木,而是始終挑選的硬木,這樣的學習勁頭雖然十分可取,但真的沒必要。
現在於山雕刻的木雕作品,雖然粗糙,但已經能看出模樣,最主要的是,于山雕刻出來的作品,斧鑿痕跡並沒有那麼重。
“你的作品確實很好,不如看看我是怎麼雕刻的?”于山輕笑道。
看到于山說的認真,於水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于山道:“我們雖然都是野路子,但野路子也是講究方法的。”
於水點了點頭,他知道,于山這是在提醒他。
跟於水隨便找一塊木頭就開始雕刻不同,現在於山已經十分專業,他先在工作臺上的一排工具中,選擇了一把翁管形的坯刀,開始處理木頭的表面。
一般的雕刻自然是要先設計好方案,選擇好材料才能開始下刀,而且,材料的先期處理尤為重要。
就好像木頭,為了防止受傷和更好的掌握木質,一般都要先將表面的木刺和坑窪之處處理一下,這時自然只能選擇俗稱“砍大荒”的坯刀,否則反而容易傷了材料。
處理完木料,對料子的硬度和大致的弧度,也有了一個概念,心中的構思也基本完成。
于山選擇了一把中號的中鋼刀,開始了自己的雕刻。
時間慢慢過去,一個半身的人像,在於山的手下逐漸成型,中間更換幾次刻刀,但于山的目光,卻從來沒有偏移過哪怕一絲!
整個過程,于山專心致志的一刀一刀刻畫著,心底設計出來的形象。
這是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長長髮辮,細碎的劉海,靈動的眼神中似乎隱藏著那麼一絲狡黠,高挺的鼻樑仿似刀削,那嘴角挑起的笑意,更讓你感覺她彷彿就站在你眼前。
雕刻過程中,于山無意間所表現出來的某些東西,讓站在一邊的於水驚詫不已,這種長久的專注力和超級穩定的手腕,絕對不是他能夠相比的。
但無論什麼事物,都是多維度的,也就是說,判斷一個人的專注力,持續時間只是一個方面,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那就是程度!
程度深者耳邊敲鑼打鼓都不自覺,程度淺者身邊有人打個呵欠都能注意的到。
大多數人,在其專注持續時間內的表現,屬於後者,真正的深度關注,一般不會超過五分鐘。
于山剛才雕刻差不多耗時一個小時,其中,處於深度關注狀態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
也就是說,全程當中,于山始終保持著深度關注狀態,當然,這是由於于山神魂強大,所以才能輕易做到,但神魂弱小,只要用心,也是可以做到的,但這需要超強意志。
再說手穩,一個人的手是否穩定,透過大量的艱苦訓練,所養成的一種肌肉記憶是一個方面,但起決定因素的還是意志力,也是控制能力。
這幾個方面結合起來,才能做到心隨意動,時間長了,也就形成了肌肉記憶,讓專業的動作,變成了自己的本能。
這個很好理解,普通人沒有強大的意志力和控制力,就只能勤學苦練,比如當過兵的都知道,練槍的時候要長期端槍靜立,有時候還會在上邊掛磚頭,練過字的人都知道要長時間懸腕,甚至還要在肘窩放雞蛋。
這樣的事情,就算沒有親眼見過,也應該聽過,最起碼也應該在電視上看過,這都是為了形成肌肉記憶。
而於山剛才的手腕、手肘的穩定程度,彷彿就像是用類似的方法,持續不斷的訓練了十幾二十年似的!
雖然手指的感覺還欠缺很多,但那都不是問題,多半是他以前不得其法而已。
有了這兩點,別說是於水驚訝,就連不懂的雕刻的於海,也驚訝的一臉白痴像。
於水呆了一會兒,才開口道:“我沒見你練過幾次,怎麼你的手腕甚至比我還穩?你的專注力也可圈可點,這是怎麼回事?真是奇怪,你小子一不練字,二不雕刻,手腕怎麼可能那麼穩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