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再一次出現分歧。
葛家兇殺案中,男死者身中一刀,這一刀刺得很準,從兩根肋骨之間穿過,直接破壞了心臟,心臟輸出的動脈血直接噴濺上屋頂,可以看出兇手殺人手法相當老練,與之前幾個現場中男主人渾身都是刀傷,死狀悽慘形成鮮明對比。
女主人倒仍然是被人用塑膠袋捂死的,不過相比其他幾名女死者的痛苦猙獰,這位女死者完全可以稱得上平和,如果仔細觀察,似乎她的嘴角還含著一絲笑意,不免讓人有點毛骨悚然的感覺。
葛家有個十歲的男孩葛昭時,失蹤。
餐桌上密密麻麻擺著的飯菜早已經變質,有盤菜都長了毛了,可是單看賣相還是不錯的,與前幾個兇案現場很類似,但是隻擺了三套餐具,而且都沒有被使用過的痕跡。
至少有一半人的態度,是傾向於模仿犯罪的。
連環滅門案發生過,作案細節被披露的不多,至少明面上沒有。正在偵查的案件不得公開,這是常識,更是紀律,除非涉及到公共安全,不然一般市民是不會掌握案件的具體細節的。但是凡事總有例外,本案就可以算得上一個例外。
就像以前說過的,誰沒個父母親人,警察又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為了避免自己的親戚朋友受到傷害,好意提醒幾句是人之常情,私底下的交談,沒人會傻到拿到明面上說,尤其是夫妻之間、母子父女之間,也許會多說幾句,有些細節不經意地流出去,然後被有心人聽到,也許起了壞心正好利用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所以哪怕做菜的細節、分別殺害男女主人的細節都吻合,也有人不相信這是同一兇手作的案。
文沫關心的重點,在於整個案發現場給她的感覺。
兇手一而再再而三地殺人全家,還特意把一家人都擺在餐廳,對著這麼一桌屍體吃飯,不是因為他有多變態,而是因為他渴望家庭的溫暖。
之前曾經分析過,兇手對父親這個角色是痛恨的,所以會過度損毀屍體,將人捅成篩子,對母親這個角色是愛恨交織,所以他會殺害女主人,但卻選擇相對溫柔卻也相對痛苦的殺人方法。
人常說,因愛生恨。如果他對自己的父親完全沒有一絲愛意,他也沒必要恨到要殺人的地步。
餐桌是個很神聖的地方,那是一家人享受美食交流一天生活的場所,應該充滿歡聲笑語,代表著幸福。
兇手迫切地想要得到這種幸福,所以才會在殺死所有人之後,當著他們屍體的面,享受著食物,那些已經死去的人,在他眼裡,都還活著,變成他父母的樣子,笑容滿面地坐在他眼前,一家人,吃著美味,其樂融融。
這才是兇手想要表達的,也是他寧可花時間留在危險的案發現場做一桌菜的原因。
這個現場,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