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得發白的校服,永遠是難看的出自奶奶手的短髮,因為營養跟不上而顯得滿臉菜色讓她本來有幾份漂亮的長相也寡淡了不少,因為是被祖輩撫養長大,姜康穎性格木訥,不擅言辭,高中三年,她沒有朋友,每日獨來獨往,只埋頭於書本之間。
上了大學的她也是如此,領著學校發的助學金,吃著食堂裡最便宜的飯菜,估計可能還是全校唯一一個沒有手機的學生。
至於周菊,文沫在讀到她的資料時有些愣神,不得不再次感嘆有些人真的並不適合做家長,可惜的是,我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空有法律,相關配套的執行監管一片空白。
周菊,本市人,父母開著一家小快餐店,收入不高不低,維持一家人生活夠夠的。她還有個大她十歲的姐姐周羅綺。
周菊的出生,並不是父母心心念念想再要個寶貝來疼,而是為了姐姐。
十九年前,姐姐周羅綺被確診患上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父母雙方均配型失敗,中華骨髓庫希望渺茫之下,醫生建議他們再生個孩子,用臍帶血來救周羅綺。
於是便有了周菊,與其說是愛情的結晶,不如說是救命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