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都要趕往天寶去!”
容天尊聽關錦璘這麼一說,便就低頭無語。
關錦璘見老泰山低頭無語,知道他的說話在老人家心中激起波浪;也就不去打擾;只和陳國偉、容詩瑾、容詩贔一起叨擾。
關錦璘一行是今天早晨7點鐘從南京坐火車,9點多鐘就到上海的;一到上海沒上老泰山容天尊的家,而是去了容詩棉小弟弟容詩贔的福新麵粉廠。
容詩贔的福新麵粉廠在閘北路999號比較好找,老泰山的家卻在石庫門裡弄漁陽裡,道路七扭八拐不怎麼好找。
說起關錦璘老泰山在漁陽裡的宅子,那可是關錦麟至今見到的最有創意的庭院。
關錦璘和容詩棉從英倫半島留洋歸來後,在上海岳丈家住過一個月時間。
那一個月時間裡關錦璘比較悠閒,便對漁陽裡乃至整個上海灘的里弄文化做了一個全面系統地調查。
上海的里弄就是北京的衚衕,西安的街坊。
街坊文化似乎比衚衕和里弄要早許多。
街坊出現的唐宋時代時期,市城市的最基層單位。
衚衕則在明清時期盛行,里弄出現的年代更短,是在清朝晚期和民國初年。
上海之所以出現類似西安街坊、北京胡同這樣的里弄建築,那是和列強佔領上海後,搞殖民統治的歷史背景有關。
關錦璘當時查閱了一些資料,從1845以來,英、美、法、日這些世界上所謂的資本之一發達國家,彷彿一群強盜,對上海這個東方的金融之都進行了瓜分;相繼劃定自己的勢力範圍。
英國人在上海建立了英租界,法國人建立了法租界;日本人建立了日租界;美國人見了美租界,這幾個國家在自己租界的基礎上又建立了共同的租界名曰公共租界;而老城區一帶則為華界。
關錦璘在華界和公共租界的大街小巷裡穿行,心中彷彿澆上滾油燒疼燒疼。
“這就是我的祖國嗎?我的祖國為什麼比英國、美國、法國、日本人佔領?他們在我們祖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甚囂塵上;是中國的土地,中國人卻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行動;美美要受這些國家所謂法律的制約!”
關錦麟在心中說著,恨不能立馬將這些強盜趕出出過門去。
然而這些租界在上層看來卻太正常了,因為中國政府和這幾個國家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允許他們在上海和沿海搞租借,還有香港和澳門,全都以租賃形式被外國政府佔領。
在中國政府的默許下,設在上海的各國租界是各自為陣,互不干擾;有些外國租界甚至在一些公共建築門口掛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這使關錦麟怒髮衝冠。
然而n怒髮衝冠的關錦璘只能強壓住心頭的火焰,在租界、里弄默默 行走著,進行他的里弄文化調查。
讓關錦璘提起興趣的是石庫門的住宅。
石庫門住宅興起於19世紀60年代。
1860年,以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為首的太平軍發動東進,攻克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寧波等蘇南浙北城市;迫使數以萬計的蘇南、浙北難民進入上海租界避難。
人們紛紛遷居租界,致使租界的人口急劇增加,住房問題日益突出。
租界內的仁義之士為接納難民,動員商人投資住宅建設;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設計師將歐洲的聯立式住宅和中國傳統的三合院和四合院相結合起來;創造出這種中西合璧的新建築樣式,便是里弄住宅。
關錦璘至今記著他看過的幾處里弄,好像是1918年建造的老漁陽裡和新漁陽裡;那是典型的早期石庫門裡弄建築,老泰山加就住在漁陽裡。
老泰山市上海乃至全中國的著名民族企業家,選擇里弄作為住宅不是市為了省錢還是為了享受這裡的中西結合的建築氛圍?關錦麟不得而知。
關錦麟從有關資料上看到,僅僅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30年代,近2300萬平方米的里弄房子在數年間就佔據了上海灘的大塊地皮;此時正是上海的大暴發階段,也是民國時期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
事物似乎都是雙刃劍,西方人對中國採取欺凌壓榨的方式;在建築方面卻有建樹,引進不少先進的西方建築技術。
里弄的格局採用中式結構,歐式聯排的方式;在一條縱軸上依次展開來;前後排排伸展,如棋盤似的擺佈開來。
當然了,亦中亦西聚居之地最經典的里弄要數“石庫門”。
石庫門建築從外觀上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