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章 村長說媒

元旦這天,左小右和張阿依、張阿彩姐妹,連同任老太爺一起下山送溫暖。

又是新的一年,涼山腳下的村民們依舊生活的較為貧困。雖說吃的飽,穿得暖,但吃的都是廉價的米飯鹹菜和地瓜,穿的也都是又髒又舊的破衣服,和八十年代的農民一樣。

人心都是肉長的,在這裡生活了一年多,左小右早把這裡的村民當了自己的鄉親,逢年過節都會買一堆東西送給村裡人,讓他們改善伙食。

另外從去年秋天開始,左小右就開始高價收購村民耕種的糧食。村裡人都有地,除了自己吃的糧食之外,每年都會剩下一些糧食,去山外換些錢,添置點東西。

不過去山外道路難行,一次帶不了多少,而且外面給的價格也不高,這也打消了不少村民的積極性。

去年看到秋收的豐收景象,左小右就動了心思。先是問了村民們平時賣糧食的價格,後來又跑去縣城糧站問了一下他們的售賣價格。大概算了算,村民賣一斤大米,只能賣一塊,而縣城糧站的賣價卻是兩塊五。簡直就是暴利,也是吸農民的血。

左小右看不下去,乾脆就以外面兩塊五的價格,從村民手裡收糧。去年收秋糧,左小右收了二十幾噸的米麵,每一家都賺了數百、上千塊。這也是因為村民往年糧食賣不上價,而且賣不出去,減少了耕地的緣故。這次有了左小右的收購,村民們已經開始計劃春耕的時候多開墾一些耕地,多種糧食,也好多賺點錢。

左小右也當著村民的面向他們保證,只要他們手裡有糧食,他就會以外面最高的售糧價收購。不過他也有要求。就是村民的糧食一定要乾淨,不要摻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村民樸實不假,但村民也有愛佔小便宜的不良習慣。三十歲上下的人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小時候家裡的大米總是要淘好幾遍才能下鍋。

為什麼?因為大米里面有很多的小石粒,如果直接下鍋。肯定能把你牙崩了。郭達曾經演過一個小品叫《換大米》,他就是那個時代農民的典型代表,換的大米自誇很乾淨,其實抓一把,就得往外吹吹砂粒,非常不乾淨。

明明可以讓大米更乾淨的,可為什麼會有小石粒呢?原因很簡單,五毛一斤的大米摻一兩小石粒。就能多賺五分錢;十斤大米摻一斤小石粒,就能多賺五毛錢;一百斤大米摻了十斤小石粒,就能多賺五塊錢。

八十年代,五塊錢能買什麼?那時候在小縣城,油條一毛一根,一碗麥子粥兩毛,加了肉骨頭也不過五毛錢。省吃儉用一點,一個人一頓飯只要五毛錢,五塊錢就是十頓飯。

當年的貧窮是現在的年輕人無法想象的,哪怕是正經的八零後。小時候吃不起雞蛋的也大有人在。甚至是九十年代的那批孩子,也有不少嘗過窮的滋味。

真正從小就衣食無憂,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基本上是零零後。

左小右想盡力幫助山裡的村民,但不希望村民受到他的幫助,還坑他。為什麼有很多做好事的人,最後卻心灰意冷的不做了?其實有很多都是受幫助的群體自己作死,以為別人幫他們是理所當然,就橫挑鼻子豎挑眼,還真以為別人欠了他的。

等到幫他們的人真的離開了,他們就一個個都懵逼了。

好在,山裡的村民還是很厚道的。也懂得感恩,每家每戶都把糧食弄得很乾淨<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左小右對他們好。他們也會真心回報。

今年元旦,左小右按照人頭。每人分到了五斤真空裝的速凍水餃。現在是冬天,哪怕涼山地處盆地,氣溫也在十度以下,非常適合食物的儲存。每人五斤水餃,有個兩天就能吃完。

左小右一直這麼照顧村民,幾乎每次都是無償付出,讓村裡人愈發的愛戴,只可惜左小右常年住在山上,和村民相處時間不多,不然村民都想推舉他當村長了。

“左老弟,今天說什麼你也要在我這喝杯酒。”左小右剛分完餃子,就被村長一把薅住:“你要是不喝,信不信我一頭撞死?”

左小右好氣又好笑:“村長,大過節的你這是幹什麼?是不是找我有事啊?”

“沒事,就是想好好謝謝你。”村長抓住左小右胳膊,道:“別廢話!走,去我家,今天咱們不醉不歸。”

盛情難卻,村長都六十多的人了,左小右也怕他急出個好歹,只能跟他回家。

村長家在村子裡算是比較富裕的,至少家裡的房子是比較漂亮的二層小樓。村長今年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