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百六十五章 縣學入學

臨水縣好做太多。

手裡有在欽州置地,秦墨便想把這根據地就搬到欽州去。

便覺得生意輻射的更廣些,而且,欽州一帶到底離臨水縣也不遠。

如果這邊有事兒,只是一天馬車的腳程,便可以到臨水縣來,這邊的紅妝店,還是什麼養雞場,酒樓,都交給這裡的掌櫃或者管家管理。

只是秦墨正在拿主意時,雋娘第二天本來在店外生意做的好好的卻突然進來,提示說到底臨水縣還有這麼多產業,那鄉下已經有三四處莊子,這樣突然走了,收租什麼的臨時指派人倒不方便,又道,這縣太爺這裡,還每年要靠秦墨多走動到底生意才穩,還有則是,這秦墨在學堂支助的一些學員們,香香是女孩子就不說了。

那陳剛的那大兒子已經十來歲了,合著自己那大房的堂兄也十三四歲了,可不是都到了正式入學的年齡?!

這縣學要上可還是得要考,十三四歲可也不小了,再耽擱下去,可不是讀一料書連個秀才也拿不到。

其實,雋娘說這話,秦墨也後來細想,到底這大堂哥進學的時間晚,那教書的夫子說成績也不拔尖,平日腦袋也不算聰明,只是踏實,刻苦些,而秦墨早是從心頭放棄了的讓他去考功名,可是饒是這麼聽雋娘一說。

又覺得怎麼也可以試試。到底也對秦家的大嬸有個交代。

古代想要過的好,家裡有銀子使,除非家裡是皇親國戚,否則要麼當官,要麼就像秦墨這樣,從商。

但是,古代統治者一直信奉是重農抑商,所以商人的地位低,就算是錢多,到底沒有什麼社會地位,所以貧民子弟為了出人頭地,差不多都會選擇去讀書做官。

而要做官,必須先要讀書,書讀好了,便去參加考試,考取功名。

而古代要考取功名這條路也曲折重重,首先就是要孩童到學齡時送進公立或者私立的學堂,學館進學,接受啟蒙知識學習,差不多都是延聘儒生(一般為秀才或老童生)擔任教師。私塾講授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等識字和啟蒙教材,程度高的也選講《四書》《五經》。

上述各學的學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稱童生。

童生經過考試合格入縣學、州學、府學學習者,稱生員,又稱庠生、茂才、博士弟子,俗稱秀才。

一般成了秀才才有資格坐館,自己設私塾,招學生。

生員分為三種:成績最好的是廩生,有一定名額,由公家發給糧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額;新“入學”的稱為附生。每年由學政考試,也就是歲考,按成績等第依次升降。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1)鄉試,(2)會試,(3)殿試。

鄉試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又稱為大比<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由於是在秋季舉行,所以又稱為秋闈。參加鄉試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參加鄉試之前先要透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成績優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試。鄉試考中後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所以會試又稱為禮闈,又稱為春闈。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後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會試之後兩個月,大概四月份,便是殿試,由皇帝考試,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

貢生也就是進士便可為官,而舉人有候補官員的資格。

*

而這秀才也並不那麼好考的。

生員(秀才)系列的考試,須經本縣、本府(或本直隸州、廳)和學政的三級考試。

1縣試。縣試由州縣官主持,日期多在二月。其程式,童生向本縣衙署的禮房報名,填寫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存、歿、已仕、未仕之履歷;或出具同考五人互相保結,或出具本縣廩生的保結,保其身家清白,不屬於優倡隸皂之子孫,以及沒有冒籍、匿喪、頂替、假捏姓名等情,然後方準應考。縣試一般共考五場,每日一場,黎明前點名入場,即日交卷。第一場為正場,試《四書》文兩篇,五言六韻試貼詩一首;題目、詩、文的寫法皆有一定格式和字數限制。第一場錄取者準應府試,其餘各場是否參考聽考生自便。縣試第一者稱縣案首,院試時慣例錄取入學。

2。府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