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來了!
李餘就知道,李錦不會無緣無故地派人來行刺自己。
原來,李錦一邊派出大軍,奪取鄭郡,一邊又派遣大道宗的刺客來行刺自己,他這是雙管齊下啊!
李餘說道:“立刻召集內閣!”
“是!陛下!”
張元、張易、程瀾、孫驍,接到李餘的召見後,第一時間趕到皇宮。
立政殿內。
李餘把剛剛接到的急報向四人講了一遍。
得知李錦已開始大舉進攻鄭郡,四人倒吸口涼氣。
張易連忙問道:“我方在鄭郡有多少兵馬?”
張元面色凝重地接話道:“不多!”
孫驍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朝廷才剛剛削減掉近二十萬的兵馬,眼下,並不適合對外開戰!”
張元看了一眼孫驍,反問道:“孫侍郎不會是建議陛下,把鄭郡拱手相讓吧?”
沒等孫驍說話,張易接話道:“鄭郡不能讓!一旦讓出鄭郡,李錦便會順勢圖謀魏州,圖謀京城!其它勢力,也會以為朝廷軟弱可欺,出兵進犯,屆時,魏州危矣,京城危矣!”
張元大點其頭,說道:“張學士說得沒錯!我們不僅要守住鄭郡,還必須要將來犯之敵全殲!”
張易說道:“目前,朝廷的四十萬兵馬,有十萬在京城,絕不能動用,有十萬在魏州,因為要提防代郡的魏英、齊州的李皓、晉州的李奉,也不宜動用,還有二十萬的兵馬,則分別駐紮在太丘郡和東平關,陛下,臣以為,可呼叫這二十萬大軍,解鄭郡之危!”
張元說道:“太丘郡境內,至少要保留五萬兵馬,以防不測!太丘郡乃梁州門戶,而梁州是我方的重中之重,萬萬不能有任何的閃失!”
別看朝廷現在佔據著梁州、秦州和魏州,可目前秦州、魏州皆是百廢待興,朝廷最大的支柱就在梁州。
梁州若是出了意外,對朝廷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李餘深以為然,說道:“張公所言極是!”
他沉思片刻,說道:“近期,我便動身去往東平關,與東平關的十萬將士匯合,然後御駕親征,迎擊侵入鄭郡的十萬楚軍!”
張元、張易、程瀾、孫驍心頭一顫,連忙說道:“此戰兇吉未卜,陛下不宜親征!”
李餘正色道:“此戰,我方只能勝,不能敗,我必須得親自前往!”
四人面面相覷,最終也只能接受李餘的決定。
翌日,李餘召開朝議,公佈了他要御駕親征的事。
朝中百官聞言,皆是大感吃驚。
以陶源、景昱為首的大臣們,紛紛進諫勸阻,李餘則是態度堅決,力排眾議,堅持要去往東平關,親自領兵。
最後,他說道:“我不在京城期間,朝中大小事務,皆可由內閣商議定奪!”
他此話一出,朝中大臣臉色同是一變。
還沒等人們反應過來,李餘又連續宣佈了兩道任命,一個是任命陶源為凝雲閣大學士,一個是任命景昱為觀雲殿大學士。
陶源和景昱是大臣之首,把他二人調入內閣,不僅可以大大減少反對內閣的聲音,同時還能更加鞏固內閣的地位。
若是以前,身為尚書令的陶源和身為中書令的景昱,都不會太在乎自己是不是多了一個大學士的頭銜。
而現在,內閣儼然成為天子的代言人,他二人早已意識到內閣的重要性。
此時被加封大學士頭銜,可以進入內閣議事,兩人自然都是滿心歡喜的欣然接受。
把朝堂上的事務都安排妥當,李餘便開始做動身的準備。
此次出征,他帶著的人不少。
身邊既有大批的飛衛和鐵衛,另外還有三千之多的羽林軍隨行。
另外,呂方、虛徒,以及剛剛投靠李餘,併成為新墨門鉅子的子炎,也都有隨行。
長話短說。
不日,李餘的隊伍抵達東平關。
目前,除了沈放在魏州駐守外,其餘的幾員大將都在東平關,其中有高屠、秦勝英、孟獠、冠英、秦嬰、單鳳等等。
李餘與眾人見面後,立刻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商議鄭郡這一仗到底該怎麼打。
雖說楚軍的兵力並不是太多,總共有十萬,但目前他們這邊也調不出太多的兵馬。
秦勝英對李餘說道:“陛下,現在廖正已率部圍困鄭城!”
李餘問道:“鄭城內有我方多少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