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於北約的軍事同盟,然後逐步淡化北約的作用,北約對於西歐各國來說,無非就是一個保護傘,但當明軍的保護比美軍更靠譜時,他們當然不會介意加一個雙保險,當他們習慣了這個雙保險之後,就會慢慢發現米國人的保護對他們來說已經變得可有可無,相反明軍的保護對他們越來越重要。
這樣在國際事務上,他們就必須越來越習慣和大明保持一致立場,直到最後形成穩固的同盟,而米國被踢出局。
這樣一個以楊豐為主導的,du立於米國,蘇聯之外的第三極就可以形成了,至於再以後……
再以後楊元首還沒想那麼長遠,目前他的小野心就滿足於第三極,必要的時候,可以把李同志也拉進來,反正他用不了多久就得和蘇聯人分道揚鑣,那時候他同樣需要外界的幫助,明歐華三家完全可以快快樂樂做朋友,然後同樣快快樂樂和米國蘇聯兩家做遊戲<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新華和蘇聯的決裂是必然,哪怕史達林不死這一點也不會改變,一山不容二虎,蘇聯不會允許他們的體系裡面,出現一個有能力挑戰他們權威的同志,現在李同志實力弱,雙方當然不存在這個問題,但隨著李同志實力增強這個問題就越來越突顯了。實際上儘管雙方是在白加黑時代決裂的,但新華應該慶幸是在這傢伙時代決裂的,如果史達林多活十年,說不定百萬蘇軍早南下了。
而禿子上臺是緩和了新華同蘇聯的矛盾,他對華貢獻遠遠超過史達林,只不過因為珍寶島所以他成了一個符號,但要說他是雙方關係破裂的罪魁禍首那真冤枉他,要是史達林繼續活著,說不定還等不到珍寶島兩家就得散夥。
至於現代雙方的郎情妾意,只不過是在米國人的陰影下抱團取暖而已,誰叫露西亞已經不是蘇聯了呢!如果普大帝有全盛時期蘇聯的實力,恐怕新華和米國人的蜜月期又該開始了。
楊豐和他準老丈人剛談妥,高盧人緊接著上門了,他們面臨和不列顛人同樣的問題,哪怕他們在史達林面前不停拋媚眼,史達林該搞他們還是要搞的,阿爾及利亞人的蠢蠢欲動背後,就有蘇聯人的影子。實際上那裡的局勢已經很緊張了,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來戰爭不可避免,而只要阿爾及利亞人起來反抗高盧的統治,史達林肯定又會送武器送軍事顧問,實際上他喜歡給任何一個反抗殖民者的殖民地民族提供幫助。
還有安南局勢同樣正在糜爛,蘇聯的航母編隊如果開到東南亞,那就相當於給阮愛國打興奮ji了。
所以高盧人同樣希望楊豐咬定青山不放鬆,繼續努力做一隻作死小能手,如果他能再創佳績把史達林揍一頓,無疑就等於給阮愛國頭上澆冰水了。
而楊豐同樣告訴了他們奪取孟買的目的,當然同樣加上了可以出售空空導彈的誘餌,高盧人立刻拍著胸脯向他保證,作為真正的朋友是絕對不會允許有人操縱聯合國對他不利的。
高盧人走了接著是尼德蘭人,然後西德人,然後瑞典人,總之所有和大明建交的西歐國家使節都一個個跑來,來的時候是勸他大局為重的,走的時候就變成堅定的大明利益捍衛者了。
很快就在巴基斯坦軍在華夏炎黃二艦的三五六毫米主炮掩護下,輕鬆攻克蘇拉特的時候,聯合國安理會對哥倫比亞的提案進行了正式表決。米國棄權,光頭佬棄權,以英法為首所有西歐國家一致反對,而更加詭異的是,連蘇聯人和所有東歐國家都棄權,創造了聯合國歷史上一次表決中棄權數量最多的紀錄,贊成的也只有包括土雞在內寥寥無幾的幾個國家。
當然,只要英法否決就足夠了,反正尼赫魯想從聯合國獲得幫助的希望破滅了。
而且英法等國的態度,也讓米國政府沒有采取更進一步行動,反正他們也不可能把航空母艦派過去給尼赫魯撐腰,甚至都不能給尼赫魯送武器,就算送武器也來不及了,再說他們的武器也並不比蘇聯人的更好,蘇聯人的沒用他們的一樣沒戲。
總之尼赫魯什麼有用幫助也沒得到,甚至還惹得史達林對他生出了芥蒂,唯一的收穫也就是和米國人重新拉近了關係。
但這種關係至少在這場戰爭中是沒什麼用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