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首的瘋狂想法,不但把女記者驚呆了,就連他那些對手們也驚呆了,這傢伙說的都是什麼?
還有鐳射?
這是什麼東東?
還有太空戰艦,這也太誇張了吧?蘇聯人不過才剛發了個幾十公斤重的小鐵球而已,你居然已經進化到了太空戰艦的級別,簡直就是喪心病狂。
還有從太空的全球監控,射程幾千公里的遠端攔截彈,大型導彈巡洋艦,鐳射戰機,你知不知道你的想象力已經爆棚了,好萊塢都沒你那麼誇張。
然而當美蘇那些被驚呆的將軍科學家們從最初的衝擊中清醒過來後,仔細想一下卻發現,楊元首除了用詞誇張一些,其他東西卻並不誇張,至少都是目前科技水平可以實現的,哪怕現在不能實現的,也都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能夠實現的,也就是說全都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
首先全球監控。
這並不是幻想,第一顆衛星已經上天了,而這種東西從設計之初就是為了偵察,米國之所以晚於蘇聯,就是因為他們在研製真正實用的偵察衛星,也就是說從太空監控地球在目前技術水平就可以實現。然後剩下的無非就是發射更多的衛星,一顆做不到全球監控,那麼幾百顆上千顆不停在軌道旋轉的不就可以了嗎?
同理一顆光學的衛星可以發射到太空,那麼一顆雷達衛星當然同樣也可以,現在的火箭運載能力小能發射的衛星只有百十公斤,如果更大推力的火箭可以把幾噸甚至幾十噸的載荷送上太空,那麼想幹什麼不行?就是楊豐所說的太空戰艦也不是問題。
人類從v2過渡到洲際導彈才用了多久?
十年出頭而已。
至於其他的,在地面監控用的超大型雷達早就實現,通用電氣的彈道導彈預警雷達專案已經正式啟動。設計中可以發現跟蹤五千公里外的導彈,而大明在濟州島,阿薩姆。婆羅洲三地建設的巨型雷達早就啟用,可以說在地面探測方面根本沒有任何技術難度。
雖然這些雷達都只能提供早期預警<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而且精度誤差很大,但在能力上已經具備。
而楊豐所說的導彈巡洋艦更不是問題,長灘號已經開工建造,不但可以裝遠端防空導彈,還有最新式的相控陣雷達,也就是說這艘巡洋艦實際上已經具備了彈道導彈攔截能力。剩下的只是需要一款可以執行外太空中段攔截的導彈而已,雖然用導彈攔截導彈很誇張,但問題是彈道導彈飛行路徑是固定的。只要有高效能運算機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透過雷達資料測算出來,至於導彈精度問題……
操,上核彈頭呀!
外太空引爆一枚核彈還需要考慮精度嗎?
米國的防空導彈現在本來就是裝核彈頭的,還有楊豐所說末端攔截,別說新開發了,就是現在的奈基甚至波馬克都能幹這種活兒,後者最大射程就已經接近中程導彈水平了,也就是三萬米的射高還有點低,但這只是需要透過技術解決的。
米國人是越研究越發現楊豐的計劃非常有可行性,唯一的問題也就是他所說的鐳射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了。
好在這時候。他們的兩名科學家解決了這個問題,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肖洛和湯斯發表了一份重要論文,提出物質在受到與其分子固有振盪頻率相同的能量激勵時。都會產生一種不發散的強光,他們將其稱為leser,嗅覺靈敏的米國jun方,在邀請這兩人和一些科學家進行論證後,立刻就確定了楊豐所說的鐳射就是這種東西。
這時候米國人也不由得驚歎,這個傢伙藏得真深啊!
尤其是一名科學家還根據鐳射的特性,迅速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推論,也就是明軍的制導炸彈,此前各國一直在猜測明軍的制導炸彈到底用什麼制導方式。楊豐自己說的紅外製導鬼都不信,但如果是鐳射就可以解釋了。他只需要透過簡單的光電感應原理就能實現制導,同時這也解釋了他的炸彈為什麼雨天沒法用。
此前米國人還一直以為他故意放水呢。但如果是鐳射制導的話,那麼他還真就沒放水。
總之鐳射的發現,就彷彿在米國人面前開啟了一扇大門,眼前一片豁然開朗,一個全新的領域展開在他們面前,然後剩下就是集中力量研究了,國防部直接把這種技術當成了最高等級,專門成立研究機構,調集大批科學家投入巨資進行研製。而且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也正式立項,大推力火箭,海基,陸基攔截彈,等等各種配套專案也全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