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藩王制度。
兩百年後大明朝廷需要供養十幾萬宗室,這裡面最低的也比一個知縣俸祿高,大明有兩千多個知縣,但隨便一個藩領俸祿的宗室,數量就得三四千,最後大明每年歲入近半都要拿出來給這些宗室,而且這還是因為後來大量拖欠。
如果不拖欠的話,估計大明一年歲入什麼也不用做,全都養活這些宗室就行了。
三代是親人。
三代以後還有什麼親的?
更何況居然要養到十幾代以後。
更何況這些藩王都有封地,都有護衛和屬官,養他們一樣也要朝廷不停往裡面填窟窿。
這個制度是後來大明滅亡的主要原因,大明最後亡於朝廷沒錢,因為始終要揹負這個負擔,世世代代養著越來越多的宗室,每年歲入必須拿出近半給他們。而且以後的皇帝也同樣會封新的藩王,一代代都封,藩王數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土地變成了藩王的,朝廷能收稅的土地也越來越少。
最後一邊是收不上稅,一邊卻要養越來越多的宗室。
第二,軍戶。
準確說是各種戶籍限制。
兩百年後軍戶都是農奴,就像胡元時候的佃客,不但每年要把大多數收穫交給衛所,還得給衛所將領們做各種雜務,可以說當牛做馬。因為他們是軍籍,想脫離都不行,只能世世代代這樣當牛做馬,殿下上次在鳳陽感慨鳳陽貧窮。
那我可以告訴殿下,兩百年後因為軍戶逃亡,沿淮千里無人煙。
同樣所有人都被限制在戶籍。
就像被捆住。
想擺脫只能選擇逃亡,或者說成為流民,這些流民又變成造反的,或者逃到那些土司甚至蠻夷那裡,最終幫助他們變強,再變成大明的內憂外患。
殘元在以後兩百多年,一直與大明糾纏,甚至一度打到北平。
其中一個打到北平的為何變強?
因為他在河套的牧區,那裡逃過去了數萬大明流民,這些流民給他種田冶鐵,讓他計程車兵都有鎧甲和精良的武器,最終他攻破長城,在北平城外耀武揚威。
最後導致大明滅亡的,還有一場席捲西南的土司叛亂。
但土司手下將領多數都是漢人。
哪兒來的?
西南軍戶後來不堪衛所壓榨,只能選擇逃亡,而這些土司是他們的庇護所,甚至很多衛所因為軍戶逃亡都只剩下幾百人。
這個制度從根源就是錯誤的。
第三,無限制的寶鈔。
兩百年?
五十年後寶鈔就成擦屁股的廢紙了。
這兩年也就是我幫著,讓寶鈔穩定了下來,如果沒有我幫著,這時候寶鈔在浙江已經沒人用了,五十年後幾千貫鈔能買一石米,再往後寶鈔都不一定有廢紙值錢。
兩百年後早就沒了。
……”
楊豐在那裡瘋狂抨擊朱元章目前的那些制度。
雖然這些制度有些在目前並非沒有意義,但對他來說只需要抨擊朱元章就行了,再說這些制度的確都是朱元章的鍋,光一個宗室的世襲罔替這鍋就只能他背。為什麼宋朝宗室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他們的王位根本就不繼承,最多繼承人封公爵,剩下其他兒子根本就沒爵位,而且實際操作中更黑,基本上就沒幾個爵位是能繼承下去的。
當然,繼承也沒什麼,畢竟宋朝那爵位能得到的收益很可憐。
食邑三千戶實食一百戶,每戶朝廷代收百十文錢,最後一個封爵可能一年就能拿頓酒宴錢。
聊勝於無。
但朱元章不但宗室都是世襲罔替而且都是高薪,比如最低奉國中尉年俸兩百石,張顯宗做七品官時候月俸才七石半,一年不到一百。
大明總共兩千多個縣。
明末周王府三千多個領俸祿的。
所有知縣加起來俸祿不如周王府自己一家領的。
而明末有多少周王府?
光一個靖江王就吃光了廣西除了給官員發工資外所有稅收,因為實在養不起,還得每年從湖廣和廣東調運錢糧,最後三省之力,養著一個靖江王府。
這個鍋朱元章不背?
朱允熥和張顯宗尷尬地在那裡聽著。
楊豐突然按著皇太孫肩膀……
“殿下,改變這一切就靠你了。
陛下太老了,越老越固執,他只相信自己的經驗,認為他設計的制度就是萬無一失的,雖然他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