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令傳下,三萬餘人的荊州軍團,便沒有裂陣肆意追擊,繼續保持著陣形,穩步向著敗潰的陶軍輾去。
敵軍不敢裂陣追擊,速度自然提不快,這就給了英布軍及時退兵的機會。
五千號將士,一路頂著箭雨後退,在付出了七百餘具屍體後,終於是退至了敵軍的射程之外。
“蔡瑁沒有貿然追擊,看來他身邊有高人提醒,可惜啊,你們為了得到天子,只能被我牽著鼻子走,不追也得追……”
陶商冷笑一聲,抬頭見英布軍已退近,便撥馬而走,率領全軍向北撤退。
一萬“敗軍”,沿著大道一路北退,很快就撤至了數里外的淯水南岸。
只要陶軍撤過此水,就能利用地形,暫時遲滯敵軍追擊,便能趁機拉開與敵追兵的距離。
淯水算不得大水系,夏日裡只勉強行舟,水位看起來並不算高。
陶商當即下令,全軍涉水渡河,倉皇的逃向對岸。
身後,蔡瑁的大軍,如狼似虎般,很快已追至。
“玩了這麼多的花招,原來只是想誘我追過河,好給我來個半渡擊之,陶商,你也太小看我蔡瑁了吧。”
眼前河水攔路,蔡瑁恍然大悟,以為識破了陶商的“雕蟲小技”。
一番不屑的嘲笑後,蔡瑁卻也不敢輕舉妄動,派出一隊兵馬,前去打探水深幾許。
眼前陶軍能涉水渡河,附近又沒有船,蔡瑁便也想涉水渡河,進行追擊。
很快,斥候便回報,言河水只過了漆蓋,並沒有多深。
“如此淺的水,就能擋住我的追擊麼,可笑啊。”
蔡瑁所有的戒心便煙銷雲散,一聲冷笑,便傳令全軍涉水過河,繼續追擊。
號令傳下,三萬荊州軍便是挽起了褲腿,涉入向對岸而去。
不過,蔡瑁嘲諷歸嘲諷,卻仍沒有忘記警惕,渡河過程中,嚴令士卒時刻保持陣形,不給陶商“半渡擊之”的機會。
百步外,已經過河的陶商,立於北岸一處高地,冷冷注視著正在過河的荊州軍士卒,年輕的臉上,揚起了冷絕的詭笑。
“時機已到,點起號火,給蔡瑁送上一份大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