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七十一章 滿百賢相

蕭何,西漢開國丞相,統帥60,武力57,智謀80,政治100,初始忠誠度20。

“100的政治值啊,乖乖,真是了不得,我還是頭一次能召單項值滿一百的英魂,這個大名鼎鼎的蕭何,還真是牛到不行啊……”

看著那“100”的數值,陶商就兩眼放光,興奮的差點就跳了起來。

大名鼎鼎的漢初三傑,大漢開國丞相蕭何,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陶商當然知道,他那100點的政治點,絕對符合。

想當年,楚漢爭霸,劉邦跟項羽在前線對峙,屢戰屢敗,卻依舊能死撐下去,靠的是什麼?

靠的就是蕭何坐鎮關中,為他守住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源源不斷的把關中的糧草,兵源輸送往前線,最終才使劉邦能反敗為勝,奪取天下。

三年的楚漢戰爭中,劉邦曾數次慘敗於項羽,隻身脫逃,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堪當首功。

劉邦自己也說過: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霧,給糧餉,我不比蕭何。

其實以陶商現在的魅力值,他也可以召喚別的英魂,比如商鞅的政治能力,也是滿百的。

不過,陶商考慮來考慮去,還是決定召喚蕭何。

商鞅實施變法,使秦國強盛,為秦國一統六國,奠定了基礎,漢承秦制,蕭何實施的許多政策,以及律法,實際上也源自於商鞅。

若論才華和影響力,商鞅甚至還要略勝於蕭何。

可惜的是,商鞅變法,見效太慢,用了許多年才使秦國強大起來,陶商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他可等不起。

蕭何就不同了,楚漢戰爭僅僅三年而已,劉邦暗渡陳倉,奪取了關中之後,蕭何短時間之內,就以自己的不世才華,把關中治理的井井有條,成了劉邦奪取天下的堅強後盾。

由此可見,蕭何治政,優點就是見效快。

陶商既然最缺的就是時間,當然首選就是蕭何。

“來人啊,把集賢館的文生,給我傳一名前來。”陶商也不猶豫,當即下令道。

此前陶商征戰天下,多以武將為主,所以更注重武將英魂的召喚,才有了講武堂的存在。

隨著地盤越來越大,陶商對文士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清楚,故一月之前,就新建了“集賢館”,以為他召喚文士做幌子。

片刻後,一名三十多歲的文生,被召至了堂前,依舊跪在了陶商的跟前。

陶商遂將手按於他的頭頂,鄭重其事道:“本司馬跟袁紹決戰在即,麾下正缺一員理政奇才,我知你才華絕豔,深藏不露,今特為你賜名‘蕭何’,望你如蕭何一般,為我治理後方,助我成就霸業。”

此言一出,左右眾人身形皆是一震,都知道,自家主公這又是挖出了一員奇才,要委以重任。

眾人驚訝的是,陶商竟如此看重此人,竟為他賜名為蕭何。

“肉身已經選定,開始召喚吧。”陶商又用意念下令。

“嘀……肉身符合,現在開始載入英魂,10……9……8……7……”

當最後一聲倒數結束,陶商鬆開了手掌,後退幾步,抬手示意他起來。

那名文士,緩緩的站了起來。

原來平平淡淡的氣質,驟然間已經改變,那雙眼中,流轉著蒼桑與深坑,彷彿看破了世事,對這個天下運轉的規律,瞭然於胸一般。

“蕭何拜見大司馬,承蒙大司馬信任,何願為大司馬赴滔蹈火,再所不惜。”蕭何向著他一拱手,從容淡然道。

這個氣勢,果然是漢朝開國丞相。

陶商拂手一笑,“赴湯蹈火,那是樊噲他們這些武將的事,我要任命你為尚書令,替我打理諸州政事,務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撫定士民之心,恢復經濟,你能做到嗎?”

陶商這任命一出口,不光是霍去病等武將,縱然是陳平這樣的謀臣文士,臉色也是一變,無不面露驚色。

尚書令雖管職不大,卻掌握著實權,自陶商這個大司馬之下,朝廷政務,諸州的事宜,統統都可以由尚書令代管。

這也就是說,陶商一道命令,便把這個剛剛賜名的蕭何,提拔成了文吏之首。

這份信任,這份用人的氣魄,如何能不叫眾人吃驚。

蕭何卻無絲毫受寵若驚之色,彷彿對陶商的這份器重,乃是順理成章之事,只一拱手,淡淡道:“誠蒙大司馬信任,何必竭盡全力。”

“很好。”陶商點點頭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