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孫策求救?
聽得這道獻計,劉表立時臉色一沉,左右那些大臣們,也不無不變色,大堂中立時一片譁然。
“孫氏跟我們有世仇,我們豈能向他們求救?”長子劉琦第一個跳出來,激動的反對道。
當年孫策之父孫堅,曾受袁術指使,率孫家軍跟劉表開戰,結果卻被劉表所敗,孫堅也被劉表部將黃祖所殺,自那以後,劉孫兩家就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孫策奪取江東之後,曾幾次溯江而上,進攻江夏,意圖為父報仇,劉表幾番戰敗,損兵無數。
只是近年以來,陶商崛起於中原,成了劉表和孫策的共同敵人,兩家連年忙於北進,才能相安無事了數年。
饒是如此,卻不代表著兩家的恩怨就此化解,當此危機之時,蒯越卻說要請孫策前來相助,如何能不引起眾人譁然。
“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我大楚有危,倘若我國為陶賊吞滅,陶賊便佔據了上游之勢,大軍可從淮南和荊州,兩面夾擊對吳國發起進攻,吳國也將勢危,這唇亡齒寒的道理,我相信以孫策的見識,應該不會看不出來,我也相信,他必會放下舊怨,率軍前來相助。”
蒯越卻力排眾議,道出了自己的判斷。
大堂中,質疑的聲音,頓時減少了幾分。
這時,劉琦卻又道:“孫策對我大楚覬覦已久,就算他能放下恩怨,前來相助,等擊退陶賊之後,反而會成了威脅,那時我們豈不是引狼入室。”
蒯越卻道:“孫策是狼,陶商卻是虎,狼的威脅只是將來,但若不引狼前來相助,我們現在就要為虎所滅,這個道理,大公子難道分不清楚嗎?”
劉琦沉默了,無言以對。
王座上,沉默已久的劉表,卻又皺著眉道:“非得去跟孫策求援,難道就不能派人向曹操和劉備求救,請他們發兵進攻魏國,圍魏救趙嗎?”
“此兩國太遠,遠水解不了近火啊。”蒯越搖了搖頭,無奈道;“況且,陶賊此番入侵我大楚,只帶了五萬兵馬來,顯然是防著曹劉趁機進攻,已經留下了足夠的兵馬防備,就算那二王出兵,只怕也無濟於事。”
“那蜀王劉璋呢?請他發兵來救不行嗎?”劉表又把希望,落在了自己這個同族之上。
蒯越卻又搖了搖道:“劉璋有三峽之險,就算陶賊鯨吞了我大楚,對蜀國形成的威脅,也要遠遜於對吳國,況且劉璋之志,明顯在於北出秦嶺,先據關隴再圖天下,他基本沒有出兵相救的可能。”
蒯越洋洋灑灑一席話,徹底的斷絕了劉表所有的希望,事到如今,他也只有向孫策求救這一條路了。
想想當年,孫堅可是死在自己手上,而如今,他卻得拉下臉來,去向孫堅的兒子求救,一想到這樣的屈辱,劉表心裡就有所不甘。
不甘歸不甘,形勢如此,逼得劉表也別無選擇。
沉默猶豫了許久,劉表長長的嘆了一口氣,拂手無力道:“罷了,到了這般地步,也只能先渡過眼前之劫再說了,就依異度之計,速派一員說客,前往吳國向孫策求救吧。”
當下,劉表便派出使者出城,走水路沿江而下,直奔吳國建業而去。
……
其後半月的時間裡,魏軍繼續往城中狂轟爛炸,近半個月裡,魏軍向江陵城發射了多達十萬枚石彈,把北門一線轟得殘破不堪,除了城牆未倒之外,城頭表面幾乎夷為平地。
是日,王帳。
陶商正與張良等文武,商議著破城之計,荊軻匆匆而入,將一道不利的緊急緊報送到:
吳國出兵!
具體情報則是,吳王孫策應了劉表所請,與劉氏化干戈為玉帛,親率四萬水軍由建業出動,溯江而上,直奔荊州而來。
孫策的意圖很明顯,他這是怕唇亡齒寒,故決定起傾國之兵,前來救江陵。
“孫策還真是拼了,動用了四萬水軍。”陶商指點敲擊著案几,冷笑道。
要知道,陶商麾下,只有伍子胥所統的五千水軍而已,他原計劃是攻陷江陵後,水軍戰船正式進入長江,先不急著進攻夏口,等擴編水軍,增強水戰能力之後,再南下對付黃祖的夏口水軍。
而現在,孫策卻率四萬吳國水軍前來,加上黃祖的水軍,再加上一部分江陵水軍,長江之上,敵方水軍數量就要達到六萬左右。
六萬對五千,縱然是伍子胥,恐怕也沒這個本事吧。
“我們必須搶在孫策趕到荊州前,拿下江陵不可。”張良斬釘截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