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竟要射殺司馬朗!
左右的晉軍士卒,無不大吃一驚,愕然的看向司馬懿,那眼神顯然是不敢相信,他竟然要射殺自己的親兄長。
“司馬懿啊司馬懿,你果然跟袁尚是臭味相投呢,怪不得你會去投奔他……”城下,陶商看到這一幕,嘴角揚起諷刺的冷笑。
城頭晉軍士卒們卻沒有動手,一雙雙目光,皆望向了袁尚,只有他下命令才會聽從。
“仲達,你真要射殺他?”袁尚問這話時,埋怨的表情已緩和不少。
司馬懿忙道:“國家為重,懿豈敢以私廢公,何況司馬朗已被我逐出家門,算不上我司馬家的子弟,此等叛國逆賊,死不足惜。”
一番慷慨之言,掃清了袁尚對的埋怨,袁尚甚至還微微點頭,臉上浮現出欣賞之色。
想當初,為了大局,他袁尚可是親手射死了兄長袁譚,顯然司馬懿現在的所作所為,讓他找到了幾分“志同道合”的感覺。
“很好,不枉本公對你的信任。”袁尚嘴上讚許,卻已高高的抬起了手,做出了手令。
城頭,近七百名弓弩手,這才彎弓搭箭,瞄準了城下的司馬朗,也瞄準了百步外的陶商所在。
城下,司馬朗已是大駭,愣到失神,顯然不敢相信,自己這弟弟竟絕情到要射殺自己。
荊軻卻早有準備,急是喝令左右,將隨身所攜大盾高高舉起,護住上方。
袁尚向司馬懿做了個手勢,意思是由你來下令。
司馬懿心中怒火熊熊,確實有種衝動,想要射死他那不爭氣,丟盡他顏面的哥哥,猶豫再三,卻還是硬給忍了住。
他想到了袁尚射殺袁譚的舊事。
袁尚所為,最終也沒能阻擋住陶商進攻鄴城的腳步,反而還寒了許多將士文武之心,揹負上了一個殺兄的冷酷絕情之名。
司馬懿表面雖怒,心中卻如明鏡般冷靜,他可不想步袁尚的後塵。
“陶賊,你想逼我殺兄,壞我司馬懿的名聲,我可沒袁尚那麼蠢,豈會上你的當……”
心中掠過一絲冷笑,司馬懿便拔劍在手,向著城下狠狠一指,“司馬朗,你滾回去告訴陶賊,晉公是何等高貴的存在,豈會臣服於他這等殘**賊,他有種就儘管來攻,晉公必叫他折戟於晉陽城下。”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司馬朗知道,無論如何是勸降不成了,只得回頭看向荊軻,巴巴的哀求道:“我能說的都說了,不是我不盡力,而是他二人太不識時務啊,讓我回去跟魏王好好解釋解釋吧。”
“魏王的話已經說的很清楚,還用得著再解釋麼。”荊軻手中長劍徹底出鞘,“魏王有令,若你勸不了袁尚歸降,就地斬首正法!”
話音方落,手中長劍已橫掃而過,一道血光飛濺,司馬朗的項上人頭,在眾目睽睽之下,飛上了半空。
司馬氏一族,代表的是整個世族的利益,曾經的歷史中,也正是司馬氏的晉朝,八王之亂使得華夏衰敗,胡虜趁機入侵,最終五胡亂華,造就了華夏曆史上最黑暗的時代。
陶商銘記歷史,這樣一個危險的世族,豈會放過他們。
如果說最初陶商還嘗試著想啟用司馬懿的話,那後來司馬懿舉族投奔袁尚,讓袁尚勾結匈奴,種種所為已讓陶商深厭痛絕,決心將他們滅族。
當然,陶商說了給司馬朗機會,必然言出必行。
可惜,正如陶商所料,袁尚和司馬懿,絕不會因為顧惜司馬朗的性命,就開城投降。
陶商讓司馬朗招降,最終的目的,其實不過是想離間司馬懿和袁尚的關係,讓袁尚猜忌他罷了。
不過,司馬懿也跟陶商猜測的一樣,冷血無情,甚至不惜要威脅射殺司馬朗。
陶商也料到,司馬懿沒袁尚那麼蠢,必不會了揹負上殺兄之名,既然如此,不如由自己一刀宰了司馬朗乾脆。
晉陽城頭,當那些晉軍士卒,見得司馬朗被斬時,無不心中為之悚然。
司馬懿更是身形一震,顯然沒有想到,陶商手段這麼狠辣,自己兄長一旦勸降不成,立刻就斬首,一點都手下不留情。
骨肉兄長被殺,司馬懿本該悲痛才是,誰料他臉上看不到半點難過之色,相反,還有幾分如釋重負。
一想到這個不爭氣的哥哥,就此被殺,不用再成為自己的忌憚,司馬懿心中焉能不長鬆一口氣。
百步之外,陶商卻已在眾軍的擁簇之下,徐徐上前,傲視著城頭,冷冷道:“袁尚,司馬懿,本王已經給了你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