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奴城北,燕軍大帳。
三萬多燕軍南下冀州,兵臨盧奴城已有近兩個多月,卻始終無法再前進一步。
劉備雖用兵老道,又有諸葛亮為謀,麾下還有關羽張飛趙雲文丑諸員大將,陣容堪稱豪華。
陶商卻有霍去病這員大將,還有李廣的神射營,高順的陷陣營,以及陳平這員頂級謀士。
陣容上,魏軍方面自然不如燕軍強,但只守不攻,卻也足以令燕軍寸步不前。
就在劉備正頭疼之時,幷州方面卻又不爭氣,屢屢傳來不利的訊息,先是壺關失守,緊接著又是黑山軍覆沒,每一道情報都讓劉備大罵袁尚無能。
就在今天,劉備終於等到了他最不想看到的訊息。
晉國的使臣司馬懿風塵僕僕的趕到了他的大營,遞上了袁尚的親筆手書,聲稱晉陽被圍,危在旦昔,請劉備即刻率燕軍前往救援。
“沒想到,袁顯甫竟這麼不中用,坐擁幷州山河之險,先有匈奴相助,後有黑山賊相助,竟然還是被陶賊殺到了這般不堪的地步。”劉備放下袁尚的手書,言語中毫不掩飾輕蔑之意。
司馬懿卻從容不迫,只淡淡道:“陶賊以魏國主力主攻我晉國,非是我主無能,而是陶賊太強,我們能撐到這個時候,已經算是奇蹟,倘若換作是陶賊以全師攻燕國,燕王表現的比晉公是否更強,只怕也尚未可知。”
司馬懿倒是不卑不亢,面對劉備的諷刺,三言兩語,輕鬆的維護了的袁尚。
下首張飛眼見司馬懿對劉備出言不敬,頓時虎目一瞪,便想發作。
劉備卻非但不怒,反而以一種刮目相看的欣賞目光,重新打量了司馬懿幾眼,方是冷笑道:“你們想讓本王去救幷州,本王為什麼要去救呢,何如讓你們繼續拖住陶賊主力,本王才正好揮軍南下,到時陶賊就算拿下幷州,本王卻奪了他的冀州,他豈非是得不償失。”
劉備是故意要為難司馬懿。
司馬懿也不急,只淡淡道:“燕王當然也可不去救我晉國,只是懿以為,燕王若不去救晉國,有兩大不利。”
“願聞其詳。”劉備呷了口酒,好奇的示意他說下去。
司馬懿便不緊不慢道:“其一,燕王你乃此次五國合縱伐魏的倡導者,我晉國也起兵響應了大王你的號召,如今我晉國有危,大王若是不救,必將失信於天下,他日誰還敢再與大王結盟。”
劉備神色微微一動,顯然司馬懿這番話,觸動了他的神經。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司馬懿加重了語氣,“我晉國若滅,陶賊就等於在燕國的側面懸了一把刀子,只要他願意,就可以分兵兩路對燕國進行夾擊,那時只怕燕國就要步我晉國後塵,唇亡齒寒的道理,以燕王之英明神武,不會看不透吧。”
劉備身形一震,臉上的冷笑之色已盡斂,神色漸漸變的凝重起來。
司馬懿最後便道:“陶賊於冀北一線早有準備,霍去病乃統帥之才,又有陳平這樣的奇謀之士從旁相助,以冀州魏軍的實力,懿以為應該足夠撐到我晉國覆滅,那時燕王既未攻下冀州,側翼又面臨陶賊兵鋒威脅,於燕王而言,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吧。”
一席話,說的劉備倒抽了一口涼氣,背上不由滲出了一層冷汗,急是看向了一旁靜默不語的諸葛亮。
此時的諸葛亮,依舊是一臉雲淡風輕,只輕搖著羽扇,向著劉備微微點頭。
劉備會意,旋即哈哈一笑,慨然道:“本王久聞司馬仲達才華絕豔,今日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方才本王只是想試一試仲達先生的辯才而已,其實晉公有危,本王早有相救之心,只怕冒然率軍入晉,反而會引起晉公誤會,所以才遲遲沒有動身,如今既然晉公來信相邀,本王自當義不容辭,剋日起兵援救晉陽。”
司馬懿暗鬆一口氣,忙拱手道:“燕王英明仁義,懿敬佩之至,懿代晉公先謝過燕王。”
“仲達先生言重了,這都是本王應該做的,不值言謝。”
劉備謙遜的一擺手,當即下令於帳中擺下酒肉,款待司馬懿這個遠道而來的貴客。
劉備更是親自起身,將司馬懿的手緊緊握住,“備對仲達先生是仰慕已久啊,今難得一睹先生風采,今晚本王一定要跟先生同榻而臥,促膝長談,向先生請教一二。”
“這……承蒙燕王看重,懿愧不敢當。”司馬懿卻為劉備的熱情禮敬,一時有些受寵若驚。
當天晚上,王帳中,兩個男人的影子,便在帳布上糾纏在一起,一宿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