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四十三章 勾踐之傲

前鋒軍,追至了平城一線。

得知劉備已跟公孫度達到合解,率主力趕至後,陶商便知道,他無法再速破平城,遂叫大軍安營紮寨,等待後續大軍趕至。

時年春,八萬魏軍雲集於平城之下,與三萬燕軍形成對峙之勢。

平城乃幷州北部門戶,又是抵禦塞外胡侵入侵的邊塞重鎮,其城自然是修築的堅固無比,易守難攻。

且平城四周多山,不利於大兵團展開,陶商也無法分兵繞過平城,攻取周圍城池,像圍晉陽那樣,把平城變成一座孤城。

考慮到種種地利的限制,陶商便也不急於攻打平城,而是在張良的建議下,分出部分兵馬,去攻取雲中、五原等晉北諸郡,解除側後方的威脅。

同時,陶商又連發詔令往冀北,命霍去病率東路軍團,對張遼關羽所守的易京防線,進行猛攻,以期尋求突破。

對峙一天天繼續,不知不覺,一月已過,魏燕兩軍,於平城一線,形成了僵持之勢。

……

漢中,陽平關。

蜀國的戰旗,已高高飄揚在這座益州第一雄關上空。

勾踐用法正之計,繞過陽平關,奇襲定軍山得手,逼的夏侯淵腹背受敵,不得不放棄陽平關,撤往了南鄭。

勾踐遂是搶在曹操率大軍,由斜谷入漢中之前,奪取了陽平關重鎮。

陽平關乃漢中咽喉,此關一得,勾踐也不急於向南鄭進軍,而是大軍進駐關城,坐等曹操來攻。

十天後,曹操率四萬大軍,趕至了南鄭,與夏侯淵所部會合,向陽平關方向挺進,以期收復此關。

勾踐在法正建議下,卻高掛免戰牌,一面堅守關城不戰,一面派出小股山地部隊,去襲擾曹操的糧道。

勾踐的意圖也很明確,就是無限期拖下去,拖到曹操糧草不濟,被迫撤兵。

自古以來,從關隴穿越秦嶺,進入漢中,共有五條道,其餘有三條位於陽平關以東,名為斜谷道,駱穀道和子午道。

此三條道路距關中雖近,卻道路曲折艱險,許多地段道寬只能容一人透過,車馬通行,糧草運輸極為困難。

從此三條穀道入漢中,則無需經過陽平關。

另外兩條穀道,則位於陽平關以西,名為陳倉道和出祁山的隴右大道,這兩條道雖距離長安較近,但地形卻較為平坦,利於糧草運輸。

只是此兩條平坦大道,皆要經由陽平關向東,才能進入漢中盆地,而曹操失了陽平關,這兩條平坦大道就此被封,只能選擇由東面三條穀道中,相對比較平坦的斜谷道運糧。

此時正當春末,漢中本地糧草遠沒到收穫季節,供給秦軍四五萬張嘴的糧草,統統得由關中經斜谷,才能運抵漢中前線,且因道路艱險,運輸不暢,近半數以上的糧草,都要被消耗在運輸的路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秦軍方面,糧草供給已越發的顯露出力不從心的跡象。

勾踐卻輕鬆的很,從蜀中往北運輸糧草的難度,遠遜於從關中往南運,他數以萬斛計的糧草,經由劍閣關,可源源不斷的運往陽平關,根本不用為糧草問題犯愁。

勾踐每天所要做的,就是在關城中喝喝小酒,聽聽法正縱論天下之勢,有空的時候,再到關城上,欣賞一下落日,日子過的是舒坦。

這日傍晚,勾踐正在帳中跟法正討論兵法,親筆來報,將曹操的一封親筆書信獻上。

勾踐將書信展開,瞄了一眼,臉上不由掠起一絲奇色,“沒想到啊,這位魏王陶商如此了得,曹操前腳才退兵來漢中,他後腳就攻破了晉陽,還殺了袁尚。”

此言一出,一眾蜀中文武,無不為之震動。

勾踐便將曹操那封書信,示於了眾人。

原來,曹操此信,乃是將晉陽淪陷的訊息,告知了他,又稱陶商邀他出兵,不過是想利用他牽制自己,最終反而讓陶商漁翁得利。

曹操最後在信中表示,陶商才是天下公敵,勸說勾踐不要再幫陶商的忙,勸說勾踐能識大體,率軍撤出陽平關,秦蜀兩國就此息兵言和,共同對付陶商這個大敵。

“正先前就提醒過蜀公,就算我們要奪取漢中,也當在曹操和陶商殺到兩敗俱傷,無力回救之時再出兵,蜀公卻被那蘇秦巧言蠱惑,非要提前出兵,卻正好幫了陶商一個大忙。”

說話之時,正是勾踐新近提拔重用的年輕謀士法正,他正是憑著法正之謀,才在一年前擊敗了曹操的進攻,又是用了法正之計,才能搶先一步攻下陽平關。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