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魏忠賢,統帥51,武力65,智謀81,政治71;與宿主關係,敵對;召喚地點,漁陽郡。”
“第二名,豐臣秀吉,統帥93,武力78,智謀93,政治92;與宿主關係,敵對;召喚地點,倭島。”
“第三名,包拯,統帥61,武力63,智謀82,政治86;天賦,鐵面;與宿主關係,效忠;召喚地點,未知。”
陶商獲得了金城大捷,果然系統精靈按時按點的開啟了召喚,召喚出的這三名後世人物,還都有點意思。
陶商的目光第一個鎖定了魏忠賢。
這位可實在是不簡單,這位明朝是的大太監,堪稱是古往今來,十大太監之首,罵名千古留傳,可謂家喻戶曉。
這魏大太監原本也是窮苦人家出身,後在各種努力之下,進入明皇宮做了太監,明熹宗之時更是出任權勢顯赫的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只差一步就可以稱“萬歲”了。
這魏忠賢仗著明熹宗的寵信,獨攬朝綱,專斷國政,一手遮天,使明帝國上下,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甚至,那些巴結魏忠賢的地方官,竟然在各地為魏忠賢修起了生祠。
雖說魏忠賢后來被崇禎皇帝給滅了,但做太監能做到這份上,他也算得上是千古第一人,也算是夠本了。
讓陶商樂的則是,這個魏忠賢被召喚在了漁陽郡,那裡正是劉備的地盤,也許不久的將來,就會去投奔劉備。
如此一個奸佞的太監若是能伴劉備左右,陶商不樂才怪。
“魏忠賢,希望你早點投奔劉備,替朕好好的伺候著大耳賊,把你的渾身本事都使出來……”
陶商嘴角揚起意味深長的冷笑,注意力很快轉到了第二名後世人物身上——豐臣秀吉。
這個人物,就讓陶商眉頭微微一皺。
倭島戰國三傑之一,其中的織田信長已經被召喚出來,沒想到又一傑豐臣秀吉,竟然也被召喚出來。
豐臣秀吉的能力,野心和膽魄,甚至是要超越織田信長的。
此人原本也為倭國一名貧民出身,憑著自己的過人才幹,受到了織田信長的賞識,逐漸發跡,步上高位。
織田信長死後,豐臣秀吉在爭位的鬥爭中獲勝,成了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也成了整個倭國實際上的統治者。
織田信長繼位後,憑著自己的政治遠見,在倭國實行士農工商政策,獎勵商業,扶植城市發展等一系列政策,使倭國國力大增。
而這豐臣秀吉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在統一倭國之後,悍然發動了入侵朝鮮之戰。
為了征服朝鮮,進而征服明朝,豐臣秀吉起傾國之兵,動用了二十萬倭兵登陸朝鮮,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破朝鮮王京漢城,以及陪都平壤,幾乎將整個朝鮮吞併。
可惜,豐臣秀吉野心太大,對倭國的實力太過自信,小瞧了明帝國的實力,結果被援朝的明軍接連擊敗,最終倭軍因在戰爭中損失太大,在豐臣秀吉病死之後,被迫與明帝國議和,最終撤出了朝鮮,侵朝之戰宣告失敗。
雖說豐臣秀吉自過自傲,錯估了自己的實力,但敢以區區倭島之兵,就敢跟龐大的明帝國叫板,這份膽量倒也著實是了得。
“這豐臣秀吉倒也是個人傑,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去投奔孫策,看來將來早晚要跟朕的大魏一戰了……”陶商思緒飛轉,想起了關於倭國的最新情報。
根據徐盛從青徐沿海傳回來的情報,那孫策自封為倭國天皇已有數載,先是迎娶了原倭國女王卑彌呼,連姻了倭國土著貴族勢力,接著又憑藉著先進的武器和軍事思想,數年間就掃平了倭國列島,並在歷史上倭國首都一帶,興建了一座京城,將之命名為天京。
甚至,孫策還因為倭島地處於神州大陸的東極,乃日出之地,但將原先的大吳國國號,改為了大日國,自稱為大日國天皇。
因是孫策逃離江東之時,從原吳國帶走了大批的匠人,就等於把神州先進的科技,統統也帶到了倭國,自其征服倭國之後,全迅速在全倭範圍內推廣冶鐵、農耕和紡織等先進的技術,數年間已是國力大增。
陶商知道,孫策的野心絕非是孤懸海外,做一個區區倭島所謂天皇,一旦國力上升,時機成熟,他一定會盡起倭島之兵,捲土重來,前來征服神州大陸。
那時的孫策,有周瑜呂蒙這樣的吳國舊臣,又有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這等倭島召喚之臣相助,實是一支不可小視的力量。